2024年11月12日
现代农业,如何迎来前沿变化?
临猗县是农业大县,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现代化的科学技术、成熟完善的产业布局,曾获得“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荣誉称号。
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动力,迎来农业发展的前沿变化,是临猗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一直积极探索的课题。近日,记者走进临猗,通过所见所闻感知临猗县在农业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等形态上的深刻变革,去分析新质生产力将给全县农业生产结构、产业模式带来的根本性转变。
劳动力形态变迁——
“数智化”成为主流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材,如果你好奇一枚鸡蛋的生产如何体现“数智化”,如何反映劳动力形态从“人”向“机”迈进,不妨走进山西晋龙养殖股份有限公司临猗分公司(以下简称“晋龙临猗分公司”)亲自感受一番。
一走进晋龙临猗分公司,第一眼看到的是一排排高约18米、外观洁白、排列有序的鸡舍。接着走进蛋库,记者看到宽敞明亮的车间内,自动传送带源源不断地将一枚枚新鲜的鸡蛋从鸡舍传送过来,几名女工站在传送带末端,眼疾手快地将破损的鸡蛋挑选出来。
接着,鸡蛋们便来到下一道工序,清洗、烘干、消毒、喷码……生产线上只有寥寥数人,一套操作却行云流水。
最后是分拣包装环节。只听48条全新的荷兰进口鸡蛋分拣设备线轰鸣着,一枚枚喷完码的鸡蛋顺着传送带进入设备等待被分拣。几秒之间,重量不同的鸡蛋便被“分配”到不同的生产线上,“大头朝上、小头朝下”快速被装入蛋盘并运送至工人手中,工人们熟练地给蛋盘包上保鲜膜并装箱。
“鸡蛋分拣基本靠机器,每条生产线只需一名工人进行包装,12盘鸡蛋装成一箱,每天可产8600箱,这样的生产效率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晋龙临猗分公司厂长常慧鹏说。
据悉,晋龙临猗分公司占地约38公顷,设计蛋鸡存栏量为800万只,总投资10亿元,工期3年,主要建设内容包括38栋鸡舍、蛋库、饲料车间、有机肥生产车间等。项目建成后,可实现环控、喂料、供水、集蛋、出粪等智能化作业。
“一期项目共有16栋鸡舍,370万只蛋鸡,于今年6月投产。现在二期项目在建设中,预计明年6月投产,三期项目处于规划阶段。一期项目投产5个月以来,利润已超过2000万元。”常慧鹏告诉记者,“全部建成后,可年产鲜蛋13万吨,饲料30万吨,有机肥20万吨,年产值可达15亿元。”
养殖规模大、效益好,晋龙临猗分公司是怎么做到的呢?
“关键依靠养殖技术和智能化设备。从养殖技术来说,我们这已经是第13代鸡舍,每个鸡舍内共有4层,养殖基本可实现科技化、智能化,并且还在积极开发第14代鸡舍。再者是设备先进,从清洗、烘干、消毒到分拣,对人工的依赖度很低。”常慧鹏表示。
不难看出,在晋龙临猗分公司,伴随着智能化、数字化设备与生产的深度融合,传统的养殖方式正在被打破,人工被机器替代并实现协同互补,劳动力形态迎来深刻变革,这是新质生产力给临猗农业带来的全新变化。
劳动资料形态变革——
智慧农业稳步发展
临猗现代设施鲜枣数智产业园内,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助力实现冬枣研发、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的数据融合和智能管理,构建冬枣产业的大数据应用与服务生态链;
庙上乡的高标准钢架棉被智慧大棚采用“一大平台”和“五大系统”,实现对大棚内环境的高效监控和智能调控,确保冬枣生长在适宜环境,从而提升产量和质量;
临猗县特贡冬枣专业合作社的枣园内,多功能植保机、滴灌设备以及能够监测温度和湿度的电子传感器随处可见;
……
步入临猗,现代智慧农业气息扑面而来,重塑着临猗冬枣产业,也为冬枣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庙上乡村民隋建国已经50多岁,30余年来一直从事枣树的研究、试验、示范、推广,可以说是庙上乡冬枣产业的探路者和领路人。在他的诉说中,记者感受到了智慧农业基础设施给庙上乡冬枣产业带来的变化。
“我从2000年就开始种枣,以前种枣非常辛苦,给枣树修枝、拔芽、打药都需要人工完成,忙的时候还得请工人干活,一亩地下来花费不少。现在好了,枣园基本都用的是智慧大棚,在手机上就能实时监测数据,几个人就能够轻松管理,冬枣的产量和质量也提升了不少。”隋建国说。
隋建国创立的临猗县富硒大枣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113户成员,辐射带动农户1000余户,产品销往全国50多个县市。
“以前社员们对智慧大棚心存疑虑,自从切身感受到智慧大棚的优势后,社员们都渐渐开始转型了。现在有雨棚、春棚、钢架双模棚、棉被大棚、地坑棚等不同类型,不同的大棚投入不同,冬枣的成熟期也不同,社员们大多根据自己的资金、土地等实际情况进行建设。”隋建国说。
隋建国只是庙上乡众多枣农中的一个典型代表。
据了解,庙上乡是全国最大的优质鲜枣生产基地和设施枣业示范基地,是全国2019年“一村一品”示范镇,主导产业是冬枣,10万亩耕地中有9万亩种植枣树,年产鲜枣4亿余斤。该乡共有家庭农场4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86个,涉农企业9家。
如今,智慧大棚、智慧操作平台、物联网设备等智慧农业基础设施,让冬枣的生产和管理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大幅提升了冬枣生产效率和产量。这种劳动资料形态变革所带来的新质生产力,推动临猗县冬枣产业构建更加完善的全流程品质监管体系、全层级产品销售体系、全要素融合发展体系。
劳动对象形态深刻变化——
新品种迎来新跃升
初冬,清晨,微风拂面带来阵阵凉意。
一眼望不到头的果树试验田里,苹果树按照各自的编码整整齐齐排列着,有的果树茂盛挺拔,有的果树枝干纤细,整体看着郁郁葱葱,与围墙上生了红色叶子的爬山虎呼应着,甚是好看。实验室内,培养架上一棵棵贴着标签的果树苗正在卖力生长。
这里是国家现代苹果产业技术体系运城综合试验站,也是山西省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位于临猗县北景乡西里村。
通过生物技术获得高产优质的全新植物品种,是劳动对象的一种深刻跃升,也是新质生产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临猗县委、县政府一直坚持因地制宜狠抓果业经济,大力培育和发展果品种植、销售及加工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打造精品果业。
对果业来说,苗木繁育新技术是“芯片”,更是果树栽培的基础。而这个试验站,就是一个具有临猗地域特色的果树“育繁推”一体化种业发展大平台。
“试验站占地6.6公顷,有试验田4.67公顷,于2014年建设,现有科研楼、专家楼、贮藏量2000吨的恒温库和水果包装车间,拥有团队成员和技术骨干20人,主要任务是试验、示范、推广苹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走进试验站内的临猗果树种苗馆,果树苗木繁育的背景、技术、效益和前景一一展现在记者面前。临猗果树种苗繁育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发展在90年代,如今进入鼎盛发展时期。临猗果树种苗具有多重优势——
从技术上来说,临猗联合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北京林果研究院技术团队,在生产实践中总结出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体系,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使得“良种+良法”成为临猗果业产业转型升级先人一步的制胜法宝;
从品种上来说,立足临猗气候特点坚持适地适栽,科学布局,主推早中熟脱毒品种、少量优系富士脱毒品种,例如先后引进大卫嘎啦、绯脆、爱妃等20余个优良品种;
从储藏技术来说,临猗采用独有的嫩枝(根)扦插综合技术,开展工厂化育苗,40天左右可生产一茬砧木苗,年生产能力达到350万株,
从脱毒性来说,与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合作,对抗重茬砧木、优选品种双脱毒,苹果生产中主要的花叶、锈果、绿皱等六种病毒全部脱除,脱除率达100%。
种苗优势促进果业技术创新和升级,增强了临猗果业的竞争力,这种劳动对象深刻变化所伴生的新质生产力重构了临猗果业发展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