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回去了

李恩虎

2024年11月12日

母亲在我的老单元楼住了半年多,前几天回弟弟家住了。近日我思绪万千,总想写点什么。

沉吟片刻,我还是写下了这个题目:母亲回去了。依照本地方言,念“回去(qia)”,原拟题目《母亲回家了》,但一想,母亲的家在哪儿呢?是她住了半辈子的老院子吗?现已空置多年,无人居住了,近几年,我们兄弟轮流赡养八旬老母,儿子的家就是母亲的家,她有四个家。

母亲回去前,我忙乎了两三天,须提前准备母亲的常用药品,我得写个单子去医院买药,有六七种之多;母亲的手机出故障了,音量偏小,我上街去修理;特意兑换了一百元零花钱,十元面额的,母亲花着方便,也不敢多给,怕她健忘;又去集市买了御寒的棉鞋、棉袜和帽子。平素,母亲不愿与我一块买东西,说是我在旁边,就把价格砍不下来了。我索性一言不发,笑看母亲和商家讨价还价,直到拍板成交,我扫码付款,提货走人。

回去前,还给母亲了却了一桩心事,右侧下牙床装了五颗烤瓷牙。母亲的大半牙齿都已光荣下岗了,平时吃东西当然费劲,她一直凑合着,说能将就,不要紧。其实我知道,母亲是怕花钱,不想让儿子们破费,总说她这么大年纪了,还能活几天,花那钱干什么。后来,我情急智生,对母亲说:“你孙子给您发红包了,专门让您装牙呢,您辛辛苦苦把他照看大,花他点钱算什么。”母亲听闻此言,呵呵笑了,苍老多皱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半年多了,母亲第一次笑得那么开心。

母亲回去前几天,我忽略了一件事,忘了给她买煎饼。母亲最喜欢吃煎饼,说是蘸着蒜汁尤其好吃。我隔三岔五去医院附近小摊上买,摊主都和我熟络了。母亲的主食主要是馒头,我反复开导,不能光吃馍,要多吃菜,多喝汤,加强营养。没办法,我只好专门买那些地地道道的手工馍,入口筋道耐嚼。后来我也想通了,这毕竟是母亲大半辈子的生活习惯了,积习难改,就依着她吧。

今天我又回到老单元楼,人去屋空,心里五味杂陈。半年来,我已经习惯了与母亲的互动,推开家门,母亲时常坐在躺椅上看电视,我叫一声妈,她扭头一看:嗷,你回来啦。

我每次从食堂打饭回来,母亲会问,今天什么饭,臊子面、水浆饭,还是米饭?晚上临睡前,母子俩各在卧室里看手机,有时我不得不提醒:妈,不看了,睡吧。每天早上七点许,我一定会喊叫几遍:妈,您起来了吗?听到母亲回应,我才放心离去。有时出去办事,时间久了,母亲一人在家不放心,我赶紧打个电话,随便聊上几句,就心里踏实了。

我和母亲一块送走暮春,迎来炎夏,告别深秋,半年多时间转瞬即逝。母亲在的时候,室内总觉得暖暖的,有家的氛围与气息,温馨而又惬意,母亲回去了,顿时便觉得家里冷冰冰的,空荡荡的,一时不能适应,无所适从。家里太静了,听不到电视声响和手机抖音了,只听见钟表走动的嘀嗒声。环顾室内,我在内心默默念叨:母亲回去了,回去了,我在客厅内伫立着,心头涌出莫名感伤。

母亲回去了,反思和自省之余,近日我时常陷入懊悔和自责之中。

在别人眼里,我也算个孝顺儿子,不止一次有人当面给我点赞。其实平心而论,我做得并不好,我没有给母亲洗过衣服、洗过头,都是她老人家亲力亲为。有时母亲絮絮叨叨,还觉有点心烦,索性不吭声,佯装没听见。现在我扪心自问,汗颜无地,我为什么要烦老母亲,且不说她供我读书,成家立业,那一年,我的儿子半岁到一岁,由我和母亲轮流照看,母亲早上从老家搭车来县城,晚上再回去,来回百余里。儿子一岁生日后,就送回老家由父母亲照看,母亲除了料理家务,还要精心照看孙儿,其辛苦劳累难以想象,可母亲从来没有抱怨过一句。

这半年时间,我很少陪母亲聊天,她只能靠看电视和看手机打发时间,间或下楼去和大院内的老太太们聊天扯闲。想来不可思议,母子俩半个多世纪,我似乎和母亲没什么共同语言,平素只关心她的衣食住行、吃喝穿戴,忽略了母亲的精神需求,其实她更需要陪伴,我应该多与母亲交流,倾听老人家的心声,让她多开心地笑一笑。

母亲回去了,才几天工夫,我就想她了。明天我就回去,陪母亲聊上一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