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13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基层党员干部素质提升工作愈发迫切,乡镇党校和农民夜校(简称“两校”)成了基层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基地。推进“两校”建设将切实打通新时代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的“最后一公里”。
一、“两校”建设的重要性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需要。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随着时代的发展,党的理论不断创新,对基层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出了更高要求。“两校”作为基层党员干部教育主阵地,可以及时传达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提供坚实思想保障。
提升基层干部能力的需求。基层干部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基层治理的关键力量。他们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工作任务,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素质。乡镇党校通过开展各类培训,可以提高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业务能力,为他们更好地履行职责提供理论支撑。
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需求。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农民夜校可以为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课程和技能培训,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临猗县“两校”建设的主要做法
临猗县充分发挥县委党校优势,推动“两校”建设,为提升基层治理水平聚势赋能。
加强组织领导。乡镇党校在乡镇党委领导下开展工作,全面推行乡镇党委书记兼任乡镇党校校长责任制,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校长,党委委员任副校长。乡镇党校下设办公室,组织委员兼任办公室主任,并配备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负责处理党校日常事务。农民夜校由村党组织书记担任负责人。
整合资源。一是利用现有场地设施。按照“因地制宜、功能整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场所,对其进行改造升级,作为“两校”教学场所。同时,改善教学条件,统一挂牌运作,实行规范化管理。二是整合师资力量。建立一支由党校教师、领导干部、专家学者、技术能手等组成的多元化师资队伍。采取专兼结合、内引外聘等方式,聘请上级党校教师、高校专家学者到乡镇党校开展业务指导、讲授精品课程,实现资源共享、思路互通、教学相长。同时,打造贴近基层工作的专题课程,为学员提供多样化的课程服务,传授经验和知识。三是开发课程资源。根据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实际需求,联合多个部门,开发一系列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课程内容涵盖党的理论、政策法规、农业技术、职业技能、文化艺术等多个领域,可以满足不同学员的学习需求。
创新教学方式。一是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鼓励各乡镇党校之间进行交流培训、联合培训,积极承接县级行业部门的业务培训。组织学员到农村产业基地、红色教育基地、美丽乡村建设示范点等地进行现场教学,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实效性。通过现场观摩、实地体验、互动交流等方式,让学员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二是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定期组织集中授课,为学员系统讲解党的创新理论。鼓励学员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学,拓宽知识面。建立学习小组,组织学员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分享学习心得和体会。三是理论学习与实践锻炼相结合。组织学员参与农村基层治理、乡村振兴、志愿服务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锻炼能力、增长才干。
强化管理考核。一是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乡镇党校和农民夜校制定教学管理制度、学员管理制度、考核评价制度等,确保教学工作规范有序进行。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理,严格考勤制度,保证学员到课率。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及时反馈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水平。二是加强考核评价。采取“四不两直”“飞行检查”等方式对“两校”的办学情况进行调研,形成调研分析报告。按照“两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运行考核评价体系进行办学质量评估,实行百分制,逐项打分。
三、临猗“两校”建设经验启示
坚持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乡镇党校和农民夜校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党的领导。乡镇党委要把“两校”建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部署,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工作方向正确、措施有力。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和群众参加“两校”的学习培训,通过“两校”这个平台,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提高党员干部素质能力,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整合资源是有效途径。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加强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和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部门协作,建立健全部门协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两校”建设各项工作。
创新教学方式是关键环节。“两校”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要贴近基层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实际需求,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同时,要注重实践教学,为学员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作者单位:临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