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济东丰路古墓葬实证 秦文化对晋南地区的影响

2024年11月14日

本报讯(记者 游映霞)11月11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永济东丰路战国至秦墓葬的发掘资料。根据考古发掘研究,该墓葬出土器物组合以晋文化特征为主。其中,两器瓮棺葬的盆-瓮组合,是关中地区的主要组合形式,可见秦文化对晋文化的影响。这一发现对于研究战国至秦时期当地的社会风貌、生活习俗以及晋文化的特征,特别是秦文化对晋文化的影响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永济东丰路战国至秦墓葬项目东距伍姓湖2.4公里,北邻晓朝遗址汉墓群,属于晓朝遗址范围。2022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保护中心、永济市文物保护中心组成联合考古队,对永济东丰路战国至秦墓葬项目范围内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项目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共发现125处遗迹现象。墓葬类型较为丰富,主要集中于战国至汉代时期,共发掘11座竖穴土坑墓,6座瓮棺葬,3座瓦棺葬,1座迁葬合葬墓。

据项目负责人张光辉介绍,此次挖掘工作中发现的瓮棺葬在新石器时代前期就已出现,并且一直延续到历史时期。此次发掘的瓮棺葬及瓦棺葬与晋南地区之前发掘的侯马铸铜遗址、侯马乔村墓地、天马-曲村墓地的瓮棺葬及瓦棺葬的葬具、形制不尽相同。从之前的发现研究来看,两器瓮棺葬的盆-瓮组合主要分布在关中及其邻近地区,并且是关中地区的主要组合形式,可见战国晚期至秦时期秦文化对于晋南地区的影响。

历史上,永济春秋时期属晋,战国时期属魏,后为秦所控制。此次发掘出土的陶器组合具有较强晋文化特征,生动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场景和审美观念,充分体现了晋文化的独特魅力。该发现可与永济地区的赵杏墓地、晓朝汉墓群结合起来,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演进具有一定的意义,也将有助于人们更深入了解这一时期当地社会经济状况、手工业发展及文化交流情况。

据市文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发掘墓葬形式较为丰富,为永济地区战国至秦墓葬形制研究提供了实物资料,不仅丰富了对这一时期历史文化的认识,而且提供了研究晋文化特征的重要实物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