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7日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发展迅速,乡村民宿建设如火如荼,后又迅速沉寂。大浪淘沙的市场环境下,我市乡村民宿能否找准战略定位,实现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为不断“破圈”的城市热度“保温”,值得探究。九三学社运城市委员会立足我市“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的文旅资源优势,通过实地调研、走访座谈、外出考察等方式,为我市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发展现状
经调研,全市现具备接待能力的旅游民宿64家,总房间数947间,总床位数1729个。主要以乡村民宿、康养民宿、窑洞以及新业态民宿为主,表现为“民宿+旅游”“民宿+康养”“民宿+研学”等丰富多样的沉浸式体验活动,发展态势良好。
从选址情况看,一是依靠景点及山水禀赋,如夏县泗交民宿、永济尧王台民宿、万荣孤峰山民宿等;二是环城市休闲度假文旅地,如盐湖区刘范村民宿集聚区等。
从经营层面看,一种是政府主导推动,如盐湖区西张耿村民宿、夏县祁家河乡前坪民宿度假村等,将闲置的农户宅院开发利用吸引游客;一种是企业投资经营或个体工商户、返乡创业者等为主导建设的民宿。
从整体情况看,各类民宿后期运营情况各有不同,但共同点是季节差异大、节假日效应突出、客流量极度不稳定,几乎达不到常态化运行。相较于民宿前期建设的巨大投入,后期运营效果一般,期待的投资回报和持续收益仍显漫长。乡村民宿行业发展总体上处于初级阶段。
特色亮点
一是政府出台支持政策,明确乡村民宿发展方向。我市结合地方实际,制定了《条山驿基本要求与等级划分》(DB 1408/T 044—2023)地方标准,设定甲、乙、丙三个等级标准,分别给予一次性奖励,用于基础设施改造和服务质量提升。在旅游民宿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框架下,引导旅游民宿注重节能减排、倡导绿色消费,在建筑、服务、环境、氛围、餐饮、商品等方面突出运城特色。
二是文旅行业持续创新,夯实乡村民宿发展基础。前有“水上列车”“盐湖006号灯杆”,后有“黄河一号旅游公路”“跟着悟空游运城”“我眼中的运城……”抖音短视频大赛等活动,及时推出的旅游一卡通、免费旅游直通车等措施更是深受好评,我市文旅行业持续“出圈”,文旅服务不断优化。“五一”假期,我市A级景区累计接待人数150.18万人次,旅游经营收入2674.19万元,“十一”黄金周期间,凭借丰富的古建资源和《黑神话:悟空》游戏的打卡热度,全市累计接待游客517.53万人次,旅游消费总收入32.14亿元。“国宝第一市 天下好运城”的口号越来越深入人心。这是我市优秀历史文化的厚积薄发,是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展现,也为我市乡村民宿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研学游热度持续升温,乡村民宿发展势头良好。调研显示,以夏县泗交为代表的民宿群和万荣县孤峰山“修福第”为代表的研学游等民宿热度持续升温。泗交民宿群在“夏日追凉 悦享泗交”消夏文化周的助推下热度上升,引来大批游客体验打卡,持续“出圈”。“修福第”作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通过在北京、深圳设立基地,打造集研学、农耕体验、养生等为特色的乡村民宿体验。祁家河前坪村依托村庄发展“乡村旅游+民宿”的模式,带动村民参与建设,给游客带来更加原生态的乡村生活体验。
存在的不足
一是文旅行业配套服务不足,农民参与度低。乡村民宿行业根植于文旅行业发展,文旅行业发展除文旅资源本身的吸引力外,离不开基建、交通、物流等全方位的配套服务,与地方的各个行业息息相关,可以说是“城市搭台,文旅唱戏”。文旅行业出彩的背后离不开城市整体的建设水平和文明程度。这其中,文旅行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更是直观体现。从节假日现状看,景区拥堵、公共服务设施不足等现象时有发生,小处看影响消费体验,大处看形成舆情更是得不偿失。从运行实际看,农民参与度不高,享受行业发展成果不足。
二是缺乏科学合理规划,部门监管难度大。我市乡村民宿市场发展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缺乏整体规划。政府没有对民宿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缺乏合理引导,民宿在建设过程中存在区域基础设施不配套、风格同质化、粗放经营等现象。发展整体水平较低,规模较小,分布零散,精品民宿少,未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民宿产业涉及文旅、商务、市场监管、农业农村、卫生、公安、消防、环保等多个部门,由于各行政管理部门职责分散,尚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协调机制,导致很多民宿缺乏有效监管,有的民宿甚至出现房地产化的倾向。
三是经营管理水平参差不一。乡村民宿类似于个性化酒店,对经营管理者及从业人员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我市的乡村民宿从业人员很少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组织能力和管理水平欠缺。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跟不上,时有坐地涨价、临时毁约等现象,需要成立行业协会规范发展。
下一步发展方向
河东大地根祖文化源远流长、历史遗存灿若星河、人文资源星罗棋布、民俗文化俯拾皆是。独特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是发展乡村民宿产业的沃土,适逢我市文旅发展的良好势头,要抓住时机,趁势而为。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促进民宿旅游发展。市文化和旅游部门要研究文旅融合发展的时代内涵,将乡村民宿发展纳入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整体布局,编制民宿旅游发展规划。第一,针对我市乡村民宿过度分散、缺乏特色的问题,应在重点景区、旅游资源富集、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鼓励优先发展特色民宿。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策略,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第二,完善行业标准,规范行业发展,开展民宿从业人员培训。第三,探索自营、出租、入股、合作等多种经营方式,利用旧校舍、古民居等闲置资源发展乡村民宿,盘活农村闲置资源,增加农村集体经济和从业人员收入。第四,持续优化商超、住宿、餐饮等设施的消费环境和消费业态,强化旅游服务功能。让旅游体验慢下来、游客住下来,提供深度文化旅游体验,提升经济带动能力。
二是合力厚植基础,做大运城文旅“蛋糕”。以游客需求为导向整合资源,厚植基础,提升游客的参与度和体验感,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消费需求。第一,文旅产业属第三产业,但其健康稳定发展离不开一、二产业的支撑。要通过文旅产业带动城市长远发展,还必须依靠实体经济才能做大文旅“蛋糕”。如:节假日大量游客的吃住行游购娱都在考验景区及所在地的人员配备、物资供应和资源协调能力。既要策划好“文旅+”的具体方案,又要做好各个行业“+文旅”的配套服务,将文旅产业发展与全市高质量发展充分融合。第二,深研细挖旅游线路,丰富旅游场景体验,拉平季节性差距,变“客流”为“客留”,探索举办小剧场、民宿集市、茶话会等,增加游客与景区的互动体验。第三,开发新的乡村旅游线路,让企业变景点,产品变商品,持续做大运城文旅“蛋糕”,让游客可欣赏、能购买、会分享,向景美人和业兴的旅游业态持续迈进。
三是多方互助协作,成立协会共谋发展。第一,成立民宿发展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从业规范,提振民宿经营者信心。对现有民宿进行分类,制定基准价格等,避免因无序竞争而降低服务质量,影响消费体验和行业整体口碑。第二,推动高质量民宿快速发展。树立标杆乡村民宿,增强头部效应,带动民宿行业向规范化、专业化、组织化发展,使乡村民宿成为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展示河东文化及民俗风情的最佳窗口。
四是持续推动政企合作,不断加强乡村民宿文化宣传。乡村民宿是一种产业形态,更是一种乡土文化和乡村生活方式。各级政府和各涉农部门应该深入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积极举办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民俗活动,以特色化的乡村民宿文化建设,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深入乡村、体验乡村。要积极加强乡村民宿文化的线上平台建设,定期发布与乡村旅游、生态旅游有关的视频与美文,不断提升我市乡村民宿的知名度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