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3日
国庆节期间,新绛县稷益庙景区举办了非遗精品展、书画展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游客欣赏古建魅力,感受古绛州新韵。(资料图片)
稷益庙壁画(局部)(资料图片)
千年前,后稷、伯益教民稼穑、喜庆丰收、驱赶野兽、扑灭蝗虫、祭祀神灵的足迹已无从考究,但你可以从稷益庙的壁画中寻觅到当年刀耕火种的情景。
稷益庙位于离新绛县城15公里的阳王镇,俗称“阳王庙”。庙宇南临稷王山,北望汾河水,环境优美宜人。
稷益庙的精妙古韵不仅是建筑上的悬山式屋顶和琉璃瓦饰,还有庙里的一幅幅精美的壁画。壁画线条流畅潇洒,色彩古朴厚重,布局严谨有致,格调独树一帜,为明代寺观壁画的珍品。壁画上绘有文武百官、农民朝圣、稷益传说、烧荒狩猎、伐木耕获、山川园林等故事,在我国现存壁画中可谓独树一帜。
稷益庙还是供奉后稷和伯益的庙堂。后稷被尧举为农师,传说他是开始种植稷和麦的人,世人尊他为农神。伯益发明了凿井,远古人类用水,离不开河流和天然水,凿井的发明开创了人为取水的先河,便利了生活又为农业的起源创造了条件。
稷益庙坐北向南,原山门、献亭、两厢房已毁,现仅存舞台和正殿。舞台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顶,檐下施大额枋,台口宽近10米,稍间空间较大,这种形制是我国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实物资料。
进入稷益庙正殿,只见殿顶三彩琉璃光彩照人。大殿为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所建原构,正殿东、西、南三侧绘满彩色壁画,总计130平方米。壁画的内容多为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歌颂大禹、后稷、伯益教民稼穑为民造福的事迹,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征服自然灾害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东壁绘“朝圣图”,以三圣殿为中心,以群山为背景,展开壮阔的画面。三圣神身着帝王袍装,左右两旁有侍女奉立,前侧有文武百官云集,文臣手持笏板,武将手握刀剑兵刃。壁画重点突出,人物尊卑有别,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再现了古时规模壮观的百官朝拜场面。稷益庙壁画大面积刻画农夫形象,有的肩挑猎物树枝;有的捆缚蝗虫精;有的手抓蚂蚁害虫;有的手持五谷肩扛锄头。
西壁以大禹、后稷、伯益为中心展开画面,包括后稷、伯益的传说故事。左上部画教民稼穑图、烧荒图、耕获图、伐木图、狩猎图。东壁右上部画后稷降生、祭祀天地、牲口圈中、樵夫发现、母亲抱回、邻里探望等内容。
南壁西侧画丰都狱门、阴曹地府,是封建社会教化众生,宣扬因果报应的形象说教。传说故事以连环画形式分东西两壁,画面生动活泼,内容丰富多彩,生活气息浓郁。壁画还有大帝羽扇纶巾率众宫出行朝圣的画面。
稷益庙全部壁画有人、神、鬼共计400余个,以山水、树木、花草、鸟兽穿插相间,浑然一体,层次清晰,艺术构思新颖别致。
据壁画题记,整个壁画创作者为山西翼城县画士常儒及其两个儿子常耕、常耜,门徒张捆,绛州画师陈圆和侄子陈文、门徒刘崇德,完成于明正德二年(公元1507年)九月十五日。稷益庙壁画虽为明代所绘,但色彩方面更多继承元代壁画遗风,以墨线勾勒人物服饰,多使用朱砂着色,间配石绿、石青、白色、黄色,注重人物冷暖色彩搭配、对比和映衬,寻求变化,鲜艳而不失协调,随类敷彩。稷益庙壁画既不同于佛教题材的敦煌壁画,也不同于道教内容的永乐宫壁画,是研究中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文物。
稷益庙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稷益庙壁画是明代工笔重彩壁画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是“画在墙上的农业史诗”。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曾出版了《稷益庙壁画》专集。
稷益庙数百年来屹立在峨嵋岭上,人们祖祖辈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古老的稷益庙使万千善男信女虔诚地顶礼膜拜,那远古去还的白云,到如今仍被那金碧辉煌的庙宇招来飘去,把天空擦得更蓝。
我没有经历过移山造河的轰轰烈烈,却从稷益庙的壁画中领略到祖先们辟地开天的伟大壮举:我没有见过敦煌壁画,但却从稷益庙中感悟到壁画惊人的艺术魅力。那一支神来的彩笔,仿佛使稷益庙世代都飘出淡淡的五谷芳香。
所有关心民生、体贴民情、为民造福者,不论是传说中的神还是现实生活中的人,古今异代,人们的怀念永远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