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1日
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基层应急管理工作,强调“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健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体系,完善大安全大应急框架下应急指挥机制,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基层是应急管理工作的落脚点。基层应急管理既是实现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一环,也是健全大安全大应急框架的应有之义,更是保护国家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工程。新时代,如何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做到预防在先、发现在早、处置在小,更好地维护广大群众切身利益,已经成为亟待回答的人民之问。
一、公共安全事前预防必须注重全方位做好应急准备
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具有可防可控性,通过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前做好防范工作,可降低事故发生概率。事前预防是一种更经济、更安全、更有效的公共安全策略,实现从“被动防御”向“源头治理、主动防控”转型,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风险,最大程度地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应急准备是公共安全事前预防的重要环节,是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常备不懈的主要手段。近年来,我市坚持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根据突发事件的分类标准,按照“一类事件一个单位进行统筹,一件事件由一个单位落实”的原则,建立了市级“1+47+62”(1部总体应急预案、47部专项应急预案、62部部门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主体框架。各县(市、区)也根据各自辖区安全风险实际,编制县乡两级应急预案3000余部。基层组织、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修编应急预案,在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实现应急预案编制全覆盖。修订后的应急预案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辐射到点”的应急预案体系,切实解决了突发事件发生后“谁去处理、怎么处理”的问题。
二、公共安全事前预防必须注重多层次开展安全教育
加强从业人员乃至全民安全教育、安全培训,对有效防范事故、推动公共安全事前预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着眼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格局,坚持在源头治理、科技强安、群防群治上下大力气,高度重视多层次安全教育培训,坚持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纳入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理论学习计划,定期对2300余名基层政府分管领导和相关业务人员进行专题培训,3年来累计培训考核“三项岗位”人员(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2.5万余人次。坚持以“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周等系列活动为依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持续加大安全宣传“五进”(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活动力度,拓展安全宣传受众面,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
三、公共安全事前预防必须注重立体化应急救援建设
应急救援建设是公共安全事前预防的重要保障,是提高应急管理综合水平的重要环节。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的重要论述,持续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升快速反应和高效处置能力。目前,全市建立了76支3000余人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工贸、电力、特种设备、城镇燃气、森林防火、防汛救灾等16个重点行业领域,将140余名行业安全专家纳入应急救援保障体系,形成了“消防救援队伍为主力、政府专业队伍为骨干、社会力量队伍为辅助”的救援队伍体系。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实施总投资1.25余亿元基层防灾能力提升项目,为市县乡三级救援力量配备1576台(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专业装备。市财政投入1750余万元,分批购置2000余件矿山救援、危化救援等装备器材,为科学、高效救援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层应急管理能力是防范安全事故、应对灾害风险的第一道屏障,也是国家应急管理基础支撑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在提升应急管理能力、推进事前预防上狠下功夫,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作者单位: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