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8日
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新的物质生产力正在信息化、智能化等条件下形成,当关键性技术实现突破、发生质变,必然引发生产力核心因素的变革,从而产生新质生产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要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这些都为我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数字经济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型经济形态,正成为全球产业发展与变革的重要引擎,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在形成新质生产力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数字时代新质生产力的新特征
数字时代,新技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础上强调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技术创新,代表着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性技术维度。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新要素。不同于传统的劳动、土地等要素资源投入,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改变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构成要素结构,数据生产力已成为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能。数字产业作为以数据生成、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服务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动生产力变革和创新,形成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是新技术。新质生产力的落脚点在于基于数字技术的算力。以算力为落脚点的新质生产力的巨大跃迁,不仅表现为其将改变物质变换的传统生产力范畴,即以数字赋能为主导的生产力发展和变迁将改变以往高物质投入、高资源能源消耗、高碳排放和高污染的发展范式,使经济转向更加高效能、高质量、绿色化的发展新范式;而且还表现为消费模式的改变以及充分发挥消费在推动生产力跃迁中的重要作用。数据要素作为国家关键性生产要素,与算力相结合,将衍生形成强劲的数据生产力,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质生产力的载体是新产业。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围绕核心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和高端信息服务,以及高端整机产品实现了突破性发展,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信息通信网络,网络通信水平世界领先,数字产业化取得实质突破;产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数字化管理等新业态和新模式快速成长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将肩负起引领创新的使命,将促进人工智能、电子元器件、工业机器人、智能网联汽车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集群化发展,成为我国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
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新。数字技术牵引模式把数字技术创新作为集群发展的命脉和根基所在,通过数字技术的研发突破、成果转化,促进技术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形成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汇聚一批创新型企业及其研发和服务机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融合数字、物理和生物系统,它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这是当代最重要的科技发展趋势,正在引领全球创新浪潮,迅猛地改变世界经济发展结构。
数字经济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重要支撑
数据要素是创造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生产资料,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的核心内容,可以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提供土壤与载体,数字基础设施凭借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手段,可对各方面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强支撑。
数据作为新生产要素赋能生产力升级。在数字信息迅速倍增的时代,海量的数据资源具有巨大的潜力,人类的知识生产方式也发生了由传统知识生产到网络知识生产的嬗变。依托于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数据智能,能够以其强大的数据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和计算能力“创造”知识。数据要素配置能够凭借无界性与正外部性等特征打破空间壁垒,促进资源跨区域流动,将优质资源要素集中起来,发挥资源的最大效益,进而缓解生产要素不对称问题。
数字产业化与产业数字化为新质生产力形成提供实体基础。数字产业集聚可锻造多主体参与、高技术密集度、复杂数字产品结构的产业链条,从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5G、工业互联网、大数据和算力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应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能够有效发挥数据、算力、算法等要素的作用,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构成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同时还可以以颠覆性技术创新和技术融合为驱动力,开辟新赛道、新经济、新业态,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壮大新质生产力形成的主要阵地。制造业企业可以借助数字技术改善管理与生产方式,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制造业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数字基础设施为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提供坚实平台支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可通过数字技术,将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各类生产要素具体化、动态化地集成于共享网络当中,推动数字产业发展,同时会带动资本、人才和技术等大量资源的再分配,加速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促进国内各生产环节供需对接循环往复,推动行业垂直分工。数字基础设施还有利于贸易市场地理范围扩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贸易摩擦,使不同生产者有机会在市场范围内匹配到最具优势的生产环节并参与国内价值链分工。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以市场与政府有机结合协同提高数字创新能力。新质生产力是引导我国未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要通过统筹协调、相互支撑,促进集聚式发展。一要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两手抓。要坚持全国一盘棋,厘清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理顺中央和地方权责关系,协调好传统产业、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之间的关系,形成政府机制与市场机制双向嵌入、集中化与扁平化有机融合的数字技术创新模式,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创造的良好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和发展环境,服务于新质生产力建设。二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要优化重大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聚焦“卡脖子”技术集中攻关,利用好“双循环”发展格局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着力解决高端芯片、软件等产业链关键技术环节存在的问题。三要强化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要让国有企业作为核心技术创新的先锋队,民营企业作为孵化新技术的重要载体,加快培育一批竞争力强的主导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最大限度地释放全社会创新、创业和创造动能。
以数实融合加快推进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制造业是国家繁荣的基础,国家的繁荣离不开制造业的支撑。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支撑点仍然是以制造业为主的实体经济,这也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基础。一要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尤其是在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进程中,必须稳步推进工业互联网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应用为牵引将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与工业互联网的新技术、新模式紧密结合,加快数字化智能化进程,积极探索制造业新模式。二要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推动力以及潜在布局能力,加快技术促进产业的进程和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的进程,推动产业需求牵引科技创新措施双轮驱动,实现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大循环。三要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发展。要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进一步促进创新要素向未来产业聚集。
以培育创新型人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新质生产力的提升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储备,离不开创新人才在科技研发以及技术创新中所起的积极作用。国家在储备创新人才时必须加强创新人才的自主培养。一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要完善全链条培养制度,培育优质的创新型、专业型、实践型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尤其要加强青年创新人才培养,人才评价要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二要提高人岗匹配度。要以完善的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培养经济发展紧缺的应用技能型人才,以个性化、多元化的职业指导体系帮助求职者找准个人职业定位,以便捷的就业信息共享平台提升求职双向选择效率,以健全的就业保障促进人才流动,以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就业形势。三要发挥企业作用。鼓励企业与行业协会、科研院所构建数字经济产学研科技人才联盟,共建共享成果数据库、人才数据库和专家数据库,提升地方科技人才集聚度。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建立深层次、多方位的合作关系,构建适合本地经济发展的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链现代化发展。企业还可借助数字技术构建线上人才交互平台,通过人才柔性流动机制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交互,引导专业人才集聚,发挥科技人才创新赋能作用,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作者单位:运城市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