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对党校教师的新要求

陈晶麦

2024年12月18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一宏伟目标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系统谋划和部署的会议,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关于文化改革提出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推动文化繁荣,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的总体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这一文化体制改革的新要求对党校教师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对党校教师政治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政治方向是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党校教师作为马克思主义真理大道的“布道者”和“传道授业解惑者”,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自信,始终捍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党校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确保传递正确的政治理念,确保学员能够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意识形态,维护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其次,党校教师要更好地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课程中,提升教育的系统性和针对性。特别是面对一些对时政热点存在误解或片面认知的讨论,党校教师要坚持引导正确言论,凭借自身深厚的理论知识储备,以通俗易懂且极具说服力的方式进行耐心讲解与澄清,维护主流意识形态的安全和稳定。

文化供给质量的提升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党校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

文化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提升文化软实力。当前文化供给的主要矛盾已经从“缺不缺、够不够”转变为“好不好、精不精”。学员对所接受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也有了更高要求,这就要求党校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再局限于传统的理论框架,而需与时俱进。例如,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不能仅停留在经典著作的基础阐释上,要结合当代全球文化交流中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新实践进行深入剖析,融入不同国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形成的特色文化成果与经验教训,使教学内容更具深度与广度。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更是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线上教学平台、多媒体资源等广泛应用,要求党校教师创新教学方式。一方面,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开展远程教学、混合式教学,让更多学员不受地域限制地接受党校教育资源。例如,通过直播课程让基层党员干部能同步参与党校的高端理论讲座。另一方面,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生动形象的视频、动画等呈现给学员。比如,在讲解党的历史事件时,通过播放历史纪录片片段、制作动态的历史事件演变动画等,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与趣味性,提升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提高党校教学的质量与效果。

网络舆论场域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要求党校教师具备更高的沟通能力和技巧

在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当下,网络舆论场域日益成为信息传播、思想交锋的重要阵地。党校教师作为党的理论传播者与思想引领者,一方面,要提升信息解读与辨析能力,为学员提供权威且准确的内容阐释。例如,在面对网络热点事件涉及的政治理论问题时,能迅速剖析并关联到相应的党的理论体系,使学员清晰认识事件背后的政治逻辑与价值导向。另一方面,运用亲和、易懂的网络语言风格,积极参与网络话题讨论,在尊重不同观点的基础上,巧妙引导舆论走向正确方向。比如,通过网络论坛、社交媒体群组等平台,以平等对话的方式与网民互动,在交流中传播党的先进理念,化解网络舆论中的错误认知与不良倾向,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空间的影响力与凝聚力,为构建清朗网络舆论环境贡献党校教师力量。

总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我们要以实际行动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坚定信心、勇于担当,更好地适应文化体制改革的要求,提升自身的教学和研究能力,为培养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作出贡献,为我们党的事业增砖添瓦。

(作者单位:临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