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药富民 以旅兴村

——闻喜县北张村推动中药材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小记

2024年12月26日

本报记者 韩维元

冬日的午后,暖暖的斜阳洒在闻喜县薛店镇北张村药食同源康养基地。窑洞里,几位游客围坐在火炉前,一边品尝着柴火药膳鸡,一边聊着天,窗外是闻喜县古八景之一的“北垣秋柿”。

作为闻喜县唯一的山西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北张村在千方百计做好“药文章”,不断延伸中药材产业链条,打造集种植、加工、营销、康养于一身的中药材产业新格局,推动中药材产业与旅游业深度融合的同时,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等方式,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活力。

北张村以丘陵旱地为主,昼夜温差大,四季分明,这为中药材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村里曾经探索了多轮产业结构调整,先后种过枣树、苹果树和柿子树,都因各种原因无果而终。直到2000年左右,我们发现黄芩、远志、柴胡等中药材不仅耐旱而且便于管理,村民才逐渐开始大规模种植。”北张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薛国凯说,“现如今,中药材产业早已成为带动村民稳定增收的支柱产业,全村3600余亩耕地,90%都种植中药材,仅此一项,年收入近2000万元。”

走进位于北张村的闻喜县京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工人们正在有序对中药材防风进行分拣、烘干、切片。包装好的防风一车车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的药材市场和制药企业。

闻喜县京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属于薛店镇北张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它的成立离不开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工作的推动。薛国凯回忆说:“当时,为推动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创建,省、市、县共配套资金1250万元,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如硬化、绿化、美化、亮化及排水设施建设等。另一部分用于产业发展,其中就包括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闻喜县京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和北张村药食同源康养基地。”

占地1公顷的闻喜县京药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包括1300平方米的车间和仓库,设有中药材加工区、晾晒区、仓储区,目前主要进行中药材初加工,包括晾晒、清洗、蒸煮、切片、烘干、色选等,年可加工黄芩600吨左右,柴胡、远志各300吨左右。

“近年来,我们以党建为引领,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合作社’模式,为村民提供中药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薛国凯介绍,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同时,合作社还带动了全村5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

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中,北张村积极动员党员群众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以实施整村“清化收”、“五面红旗”创建等为契机,紧密结合实际,明确了“建强班子、盘活资源、多种经营、回报居民”的发展思路,为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北张村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为契机,通过挖掘知青文化、特色剪纸、土布文化、土窑洞等地域文化,投资200余万元建设了知青文化园、土布体验馆、知青大舞台等,配套药膳餐饮和晋南民居,形成融吃、住、游为一体的药食同源康养基地,成为美丽乡村一日游精品打卡地。

“目前,我们这个康养基地每年可为村集体带来10万元收入。”薛国凯指着远处的一条羊肠小道说,“下一步,我们还要对基地进行提升改造,一方面把羊肠小道打造成沿沟健康步道,对村里抗战时期地道遗址进行保护性开发,大力发展红色主题游,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在康养基地新建玻璃栈道,通往对面孔夫子庙。届时,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养生茶、吃养生饭,领略文化底蕴深厚的新北张。另一方面创新园区的运营模式,通过短视频、直播等方式进一步带火园区,推动集体经济再上新台阶。”

在此基础上,北张村还通过建设红白理事宴厅,在集中承办村里红白喜事的同时,也可用于日间照料中心运营,既解决了村里孤寡高龄老人吃饭的问题,每年还可为村集体经济增收5万余元。同时,北张村还抢抓机遇搭乘电商“快车”,利用闻喜北垣中药材优势,建立电商销售互联网,积极拓宽线上中药材销售渠道,涵盖剪纸、黄芩茶、土蜂蜜、手工土布等特色产品,在各种惠农政策的加持下,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7万元。

如今的北张村,以药富民、以旅兴村,经济搭台、文化唱戏,农旅融合,村兴民富,勾勒出了一幅和美乡村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