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8家企业入选2024年度山西民营瞪羚企业名单

聚焦“瞪羚”,解锁民企成长力量

本报记者 范 娜

2024年12月30日

上图 永济市老冯家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罐装生产线在有序运转。 本报记者 陈方斌 摄

上图 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焙烧车间,工作人员将特种石墨放到焙烧炉内。 特约摄影 栗卢建 摄

上图 在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隔膜生产车间,工作人员在检验产品。 本报记者 金玉敏 摄

日前,在省工商联举办的晋商企业家节活动中,2024年度山西民营瞪羚企业榜单正式揭晓。在这份汇聚62家优秀企业的名单中,我市表现亮眼,共计8家企业成功入选,入选数量位居全省第三,彰显出我市民营企业强劲的发展实力和蓬勃的创新活力。

瞪羚企业,即稳步进入高成长期的潜力型中小企业,具有成长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专业领域新、发展潜力大等特点。

近年来,市工商联紧紧锚定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时代使命,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定不移聚焦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全力打造“晋商晋企贴心计划”运城样板,精心培育出一批以民营瞪羚企业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龙头企业。瞪羚企业凭借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业态、新动能,已成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主体。

创新

打造企业高度

在2024年度山西民营瞪羚企业名单中,我市入选的8家企业分别是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永济市老冯家食品有限公司、山西立铂隆新材料有限公司、山西华恩实业有限公司、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炬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永济怡鑫电气有限公司、山西银盛精细化学品科技有限公司。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稷山经济技术开发区西社工业园区的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厂区内,“创新就是生产力,企业赖之以强,国家赖之以盛”的标语十分醒目。焙烧车间,工作人员用遥控器操控行车,将炭素新材料——特种石墨放到敞开式环式焙烧炉内,一派忙碌景象。

2018年,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全市首家引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超高功率石墨电极项目。公司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种节能型敞开式环式焙烧炉”在2022年度运城市“五小”创新大赛中荣获优秀成果二等奖。依托这项研发成果,公司组织技术力量进一步攻关,探索通过调整填充料材料配比、焙烧温度曲线、产品容器等工艺路线,建立良好的温度场,突破了大规格超细结构等静压石墨制品在焙烧中易开裂、成品率低的技术难点,将良品率提高至95%以上。

“这项创新性研发,开发并巩固了公司的新老客户,让公司在今年行业不太景气的大环境中,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截至11月30日,公司已实现销售收入1.2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6%。”山西北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杰卫介绍。

多年来,该公司发展迅速,先后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山西省专精特新企业、山西民营瞪羚企业,焙烧产能位居黄河金三角区域头部位置。2023年,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今年又申报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公司每年的研发经费保持在销售收入的4%以上,目前已取得3项发明专利,8项实用新型专利,另有3项成果申报的国家发明专利已进入实质审查阶段。

立足各自领域积极创新,持续开展各类关键技术研发,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长足发展,这既是山西瞪羚民营企业脱颖而出的共同点,也是相关职能部门精准施策、悉心培育和大力扶持的结果。

近年来,市工商联着力构建服务矩阵,搭建服务平台,延伸服务触角,引导广大民营企业聚焦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新质生产力。民营经济在全市经济份额中,实现了从“半壁江山”到“三分天下有其二”的总量扩张,完成了从“生力军”到“主力军”的角色转换,成为运城经济社会发展的绝对主力。

专业

铸就领军地位

在位于永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偌大的无尘生产车间里,伴随着机器轰鸣声,多条生产线正开足马力运转,经过牵引、纵拉、横拉、萃取、定型等多道工序后,聚乙烯粉末等原材料被拉伸成一张薄薄的“塑料布”,这些“塑料布”便是锂电池的四大关键材料之一——锂电池隔膜。

“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新三样’扬帆出海、叫响全球,而这‘新三样’,样样离不开这块‘塑料隔膜’。”蓝科途副总经理杜跃刚随手拿起一张锂电池隔膜,向记者展示。

锂电池产业发展,隔膜等高端材料无法回避。“经过多年的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我们已经成功突破了这项关键技术。”杜跃刚自豪地说。

山西蓝科途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占地217亩,总投资19亿元,是华北地区最大的锂电池隔膜生产基地。作为国内锂电池隔膜生产的核心技术企业之一,蓝科途不断向新求质,在国内外市场占据了重要位置,为推动行业发展贡献着力量。

隔膜产品的生产离不开昂贵的设备,较高的投资门槛让很多厂商望而却步。可这并未给蓝科途发展造成障碍,因为在公司的身后,有众多职能部门的倾力扶持。

金融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晴雨表。近年来,市工商联立足民营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少、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多次召开“金融惠企”推进会,与金融机构建立“金融惠企”长效机制,打通政银企堵点,推动优化金融生态,构建和谐银企关系。3年来,累计为全市203家民营企业低成本融资12.6亿元。

同时,市工商联积极与市中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等部门合作,建立全方位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常态化沟通联络机制,从普法、维权、诉讼、治安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一站式、低成本、订单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与此同时,坚持触角前伸、关口前移,积极推进民营企业法治建设,实现市县两级600余家工商联执委企业清廉民企建设全覆盖,有效提升了民营企业的自我免疫和自律协同能力,护航企业行稳致远。

潜力

激发增长动能

在今年获得山西民营瞪羚企业称号的8家企业中,唯有永济市老冯家食品有限公司是专门研究“吃”的企业。

走进老冯家生产车间,一股浓郁的香味便扑鼻而来,干净整洁的车间里,大型炒料锅、分装罐装生产线、全自动广口瓶封口机依次排开,工作人员在各自岗位上分装、打包、装箱,一切显得井然有序。

永济市老冯家食品有限公司创办于2012年5月,是一家专门从事研制、生产、销售复合面食调味品的现代化龙头企业。目前,公司主厂区占地面积10余亩,厂房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种植合作社+生产企业+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的经营体系。

近年来,老冯家通过了SC认证、9001质量认证,注册了“老冯家”食品的文字及肖像商标,拥有“一种葱油牛肉酱”“一种刀削面底料”两项国家发明专利和两项实用新型技术发明专利。公司还与山西农业大学结成共建对子,与运城学院合作建立产学研基地,吸取传统配方的精华,采用现代标准工艺,现有牛肉酱、面调料、砂锅料、调味汁、预制菜等产品五大类70余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味以质为本。老冯家的产品在秉持传统风味与坚守食品安全底线的基石之上,借线上平台的广阔覆盖与精准推送,凭线下门店的直观体验和贴心服务,深度挖掘产品的多元潜能,推出了面食系列、蒸菜系列、卤菜系列、砂锅系列等菜肴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其砂锅料系列产品更是在网上销售长期霸榜单品第一名。日前,老冯家产品通过快手“辛选”选品进行直播销售,更是效益明显。

推介、宣传企业产品,不仅仅是企业实现自身生存与发展的必要手段,也是职能部门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今年以来,市工商联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和助手作用,邀请30余家企业参加“相约北京 共享好运”运城市优质企业资源推介会;联合市发改委举办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大会,邀请20位民营企业家参会,搭建优质项目与民间资本合作“联姻桥”。支持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围绕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深入调研、积极建言,提交集体提案5个,单项提案建议90余个,社情民意180余条,积极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有益参考。

“发展无止境、服务无止境。下一步,我们要紧紧围绕全市‘一城两区三门户’目标和思路,以‘争’的激情把握发展机遇,以‘拼’的决心应对困难挑战,以‘闯’的劲头提升工作效率,以‘实’的作风确保落实成效,突出‘引领好’‘培育好’‘服务好’‘保障好’,加强民营经济人士的思想政治引领,全方位构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服务体系和工作矩阵,齐心协力,同心聚力,在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运城新篇章中贡献工商联智慧和力量。”市工商联负责人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