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数据市场体系专项工作组

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 夯实数字经济根基

本报记者 范 娜

2024年12月30日

今年以来,市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数据市场体系专项工作组以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基础制度,整合全市数据资源,探索创新场景应用,全面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发展,奋力实现数字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良好局面。

数据基础制度是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使用、分配、治理、安全等基本规律相适应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最根本性制度规范。数据市场体系专项工作组对照国家数据局拟出台的数据基础制度和基础设施规划,参考先进地区经验做法,广泛征求各有关部门意见,梳理出33项需市级出台的标准、意见、制度等规范性文件。目前起草完成了《运城市公共数据管理办法》,制定印发了《运城市数据市场体系建设2024年行动计划》,推动全市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建设。

数据要素最突出的特点是可低成本、多场景复用,即数据要素使用具有非排他性。一组数据可以被不同主体以不同方式重复利用,并且能够通过解构重组、汇聚融合等方式被多层次、多元化挖掘出更多价值,实现知识扩散、业务拉通、市场拓展和价值倍增,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因此,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应用,能带来产出和效益倍增效应。数据市场体系专项工作组在前期外出考察、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全面摸排现有政务信息化系统和基础设施,经过分析研判,初步梳理出10个方面的数据要素应用场景,积极谋划探索数据资产入表、“数智绿波”、农业智慧大棚等一系列应用场景,并起草了《运城市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应用实施方案》,组织市直各有关单位和各县(市、区)、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数据要素场景建设,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全面梳理收集了23项数据要素场景建设机会清单。其中政府需求清单9项、企业能力清单14项。

专项工作组锚定省政府重点目标任务,以共享政务数据、强化数据治理为数字政府赋能增效。一是不断加大对市级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建设力度,着重进行国产化适配改造,目前运城市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已完成试运行,横向联接47个市直部门,纵向级联省共享交换平台和11个县(区)的共享交换平台,汇聚发布市级政务信息资源目录7079条。二是深入实施政务数据治理“12321”工程,已编制完成政务数据资源目录、政务数据资产目录和三张清单,发布了三批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三是持续开展数据需求归集工作,归集各单位数据需求,完善政务资源需求清单,推进政务数据供需对接。积极引导和支持业务部门依托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创新数据应用场景。

为抢抓省级数字经济领域前期费、数字转型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政策的机遇期,专项工作组强化超前意识、规划意识、服务意识,把项目谋划储备摆在突出位置,依托各县(市、区)和市直各部门,逐一开展项目“起底式”梳理,确保各领域数字转型项目“颗粒归仓”。

一方面,积极申报省级试点示范项目。组织盐湖高新区、山西建龙分别成功申报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园区、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组织关公文化数字化展示中心展陈展示、平陆县智慧养老分别成功申报智慧文旅项目、智慧养老示范项目。推荐河津市城市可信数据空间申报省级可信数据空间项目。另一方面,积极组织谋划申报数字转型项目。按照省数据局印发的《数字转型建设指导目录(2024年本)》,市数据局领导主动与市直各有关单位、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沟通对接,围绕《指导目录》中的5个方向,安排专人督促指导、深入谋划项目,并转发国家数据局发布的各类典型案例作为参考。截至11月底,全市申报项目共计10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