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果业发展“天花板”

—“郇阳果园”向“新”而行培育新质生产力

2025年01月06日

临猗苹果育苗基地的育苗车间。(资料图片)

集科普性、展示性于一体的临猗果业科技馆一角。(资料图片)

张新征 闫豪杰

搬一个小高扎,拿一把园艺剪,和三四个同伴分组对苹果树进行冬季修剪……

1月2日,在冬日暖阳的包围里,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泰来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员工王红军正在忙碌,在他身后水泥柱与钢丝绳框定的果林“方阵”里,一棵棵苹果树挺拔矗立、场面壮观。

“这是县上推广的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果园,打破了传统果园的栽培管理模式,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果品果价双提升,效益好得很。”王红军边修剪边说。

在临猗,像这样的“四新”模式果园就叫“郇阳果园”,“郇阳果园”的建设,突破了该县果业发展的“天花板”,实现了增产又增收的“两轮齐驱”。

起“新”势

重构果业发展新格局

果业是临猗最具竞争优势的农业特色产业,也是覆盖面最广、从业人数最多、农民受益最大的主导产业。在全县150万亩的耕地上,果品种植达140万亩。其中,苹果种植面积70多万亩。

临猗的果业规模种植始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40多年的发展,当时那种乔化密植、粗根大冠的传统苹果栽培管理模式也深深根植在果农的心中。随着该县农村务果劳动力资源和果品市场需求的细化和变迁,以“绿色、优质、轻简、高效”为主要特色的苹果栽培新模式已成为该县果业发展的新配套和果农眼里的新希望。

面对“特”“优”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和果农的新期望,培育和壮大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的苹果产业体系成为该县当下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基于这一点,该县通过对发展果业的资源优势进行分析和研判,把果业近十年发展的突破口聚焦到育种强基、模式助产、园区壮体、延链增效上,构建链条齐全、业态丰富的苹果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不断突破果业增产增收的“天花板”,为果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

“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山西泰莱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王海峰说起自己集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理念于一身的“郇阳果园”,一脸的激动和喜悦,“2022年响应临猗县委、县政府号召开始建‘郇阳果园’,2023年果树就开始挂果,亩产就达到了5000斤,每斤4元被客商整园收购,亩综合收益超过1万元。”

近年来,临猗县立足产业发展实际,主动作为,全力推进现代果业强县建设。2020年,临猗县委、县政府从北京引进了早熟苹果新品种大卫嘎啦,并配合宽行密植、精准水肥、省力化管理、机械化操作等新模式,使早熟苹果的挂果周期大大缩短。“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这个曾让传统果农觉得不可思议的事情,如今真切地在临猗县很多果园实现了。如今,“郇阳果园”已如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县推广、发展,面积超过10000亩。

廉鹏虎是该县东张镇兴善村党支部书记,也是该村最早建设“郇阳果园”的果农,他自己的“郇阳果园”面积有90余亩。据廉鹏虎介绍,以前的果园行距都比较窄,车就进不去,不适合机械化作业。而“郇阳果园”不仅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地上还起着30厘米高的垄,铺设了防草布和水肥一体化管道,空中有防雹网,为果园管理节省了水、肥、力、工等资源。

赋“新”能

特优农产品变身“摇钱树”

“2021年3月栽树建园;2022年挂果带产,亩产苹果近800斤,并以每斤3.5元的价格被北京一经销商订购一空;2024年是第三年挂果,亩产苹果4000斤以上,每斤最高售价达4元。我这个300亩的园子,平均收益都在万元以上……”1月1日,在临猗县耽子镇耽子庄村,拥有300亩“郇阳果园”的村民杜红羌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源源不断的技术创新作为支撑。

“要紧握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品种创新这把‘金钥匙’,在郇阳果园的发展中把握好数字化、智能化、模块化、平台化发展趋势,不断推动技术迭代和管理升级。”临猗县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鹏说。

在郇阳果园的发展中,该县按照“特”“优”兴果,科技先行的办法,让“新”火进一步燎原。

——引进新品种。引进国内外优良新品种大卫嘎啦、绯脆、秋映等品种,选用抗重茬矮化自根砧,实现了品种和砧木“双脱毒”,破解了老果园不能直接更新重茬栽培的难题。

——集成新技术。采用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六大核心技术,即以高纺锤形树形为主的简化修剪技术,以生草覆草为主的生态果园建设技术,以滴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为主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机械施肥除草打药为主的宜机化管理技术,以绿色防控为主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以药剂疏花疏果及果实免套袋为主的简约栽培技术。

——运用新模式。采用品种砧木“双脱毒”大苗建园,宽行密植,通风透光,便于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省水、省肥、省力、省地,稳步实现“一年栽树,两年挂果,三年丰产”目标,每公顷产量预计在60000公斤至75000公斤。

除此之外,“郇阳果园”还采用了微喷灌防冻技术,在“倒春寒”时开启喷灌,气温降至零下时,花上会结冰,相当于给果花穿了一层“防护服”,能有效防止果花冻害。与此同时,微喷灌防冻技术还可以增加果园湿度、降低果园温度、改善果园小气候,有效防止苹果因高温灼伤。特别是园内铺设的黑色园艺地布,一次铺设可连续使用3年到5年,既能防草、保墒,又能提高地温,活跃苹果树根,促进生长。

管理上的创新,反映在果树栽培上就是果农的劳动强度不断降低,但劳动效益不断提高。

“以前果树管理,需要刻芽、拉枝等十几个环节,管理100亩果园大约需要20人。现在果树管理少了套袋、脱袋两个环节,且都是机械化。浇水施肥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方式,不仅提高肥料利用率,而且见效快,省肥、省水、省工、省时;打药有打药机,两个人4个多小时就可以完成;除草有除草机,一人驾驶除草机最多两天就能完成;采摘有移动工作平台,站在平台上可轻松集中采摘,管理100亩果园两个人还略有富余。”北辛乡道场村郇阳果园园主韩宪安说。

和高等院校合作,建立“郇阳果园”的综合产、学、研发展平台,是该县推进郇阳果园发展的又一办法。截至目前,该县已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建立合作关系,推进“郇阳果园”发展。

强“新”基

植入现代农业发展“芯片”

品种是农业的“芯片”。

临猗在“郇阳果园”发展中以“临猗国家苹果良种繁育示范基地”建设纳入“十四五”时期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大盘子”为契机,将“品种选育”作为果业全产业链发展中的痛点、难点问题,予以高度关注并着力加以解决。

——建设特色果品与苗木质量调控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占地100平方米,建有准备室、灭菌室、接种室和培养室,主要进行无病毒苹果苗木的繁育,通过组培脱除危害苹果生产的花叶、褪绿叶斑、锈果、绿皱果、茎痘、茎沟6种病毒,实现砧木、品种“双脱毒”,脱毒效果可达100%,有效提高了苗木质量,栽植后早果丰产性好。实验室的建设加快了科研成果的转化,促进了临猗优质苹果苗木生产。

——打造国家区域性良种苗木繁育基地。

苗木繁育基地先后引进了优系嘎啦、秦阳、维纳斯黄金、信浓金、优系富士等20余个优良品种,开展了33个不同砧木、不同品种的砧穗组合试验;基地采用扦插生根技术、温湿度调节技术,做到每40天左右出一茬苗,降低三分之二以上成本,大大节省了果农建园成本,采用苗木发枝促壮、脱叶、苗木贮藏等技术,确保苗木成活率超过98%;基地进行了郁闭果园群体结构优化与改造、矮砧集约果园建立、成龄果园肥水高效利用、果园土壤培肥与连作障碍克服、果园三大病害综合控制等技术研究试验,为临猗乃至全市、全省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技术支撑。

——建设抗重茬矮砧密植示范园。

截至目前,该县通过引进新品种、采用抗重茬矮砧脱毒大苗建园、推广宽行密植栽培模式,建设抗重茬矮砧密植示范园30余个,总面积有3000亩左右,配套一抗双脱苗木、宽行密植栽培模式、起垄覆盖技术、水肥一体化配套设施及综合防控生产技术,破解了老果园更新不能重茬栽培的难题,推动果业栽培模式由乔化栽培向矮化密植方向转型,有效缩短挂果周期,省力省工宜机化,助推全市果业高质量发展,为今后果园建设树立新样板。

上承实验室与良种基地,下启各地果园大面积推广,该县30余个“郇阳果园”示范园“链”就现代果业发展高质量,成为全国果业全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为现代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源头活水、提供了强大支撑。

临猗县果业发展中心技术站站长畅元生说,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科技要素投入,让“郇阳果园”在全县遍地开花,以新质生产力发展加速度跑出果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