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东的春天

■杨永敏

2025年03月13日

河东的春天,宛如一首清新的诗,在大地尚未完全苏醒之时,便悄然奏响了美妙的旋律。

当第一缕春风轻柔地拂过古老的黄河岸畔,运城——这片被称作河东的厚土,便悄然奏响了春的乐章。在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春的到来,不仅是自然的更迭,更是一场古老与新生交织的盛景。

盐湖,是运城的明珠,也是春之序曲的开篇音符。春日里,盐湖从冬日的静谧中苏醒,湖面在阳光的映照下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巨大的五彩琉璃镜。盐湖的色彩随着春天的进程愈发斑斓,那是大自然这位神奇画师,用丰富的矿物质和蓬勃的微生物群落,精心绘制出的梦幻画卷。岸边的芦苇丛在春风中摇曳生姿,嫩绿的新芽迫不及待地从枯黄的苇叶间探出脑袋,像是在宣告春的主权。盐湖旁,盐工们也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传承千年的制盐技艺,在这春日里续写着生生不息的篇章。他们熟练的动作,仿佛在诉说着古老河东与盐湖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盐文化在春天的盐湖畔焕发出新的活力。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三月的河东,一场春雪悄然而至,带来无数欣喜,俏皮的雪花纷纷自天而降,把唐代诗人韩愈笔下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致带到了人间。春雪飞舞像绽放的花朵纷纷扬扬,肆意飘洒,洒满了天地间每一个角落。遇见雪,都是一种惊喜,雪花纷飞,天地因雪而灵动,因春而妩媚,让人不得不爱,让人感觉到一种静谧的美,让人沉醉在其中,一景一物一水一池都是最美的遇见。

河东的春天,也是历史遗迹与春之活力相互交融的季节。鹳雀楼,这座矗立在黄河东岸的千古名楼,在春的怀抱中更显巍峨壮观。登上鹳雀楼,极目远眺,黄河水奔腾不息,两岸的春景尽收眼底。柳树抽出嫩绿的枝条,随风飘舞,似是在向过往的游客讲述着王之涣笔下“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豪情壮志。春日暖阳洒在古老的青砖红瓦上,为这座历史名楼增添了几分柔和的气息。楼内展示的河东文化瑰宝,从古老的诗词书画到精美的传统手工艺品,都在向人们展示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灿烂。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河东人民的智慧与情感,在春天的气息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而在运城的乡村,春的气息则弥漫在每一寸田野之中。广袤的土地上,麦苗在春风的轻抚下茁壮成长,一片生机勃勃的绿色海洋。春雨润如酥。一场春雨后,“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红、白、粉三种颜色交绘,像火一样红,像雪一样白,像霞一样粉,将美丽的河东乡村点缀得如诗如画。果农们穿梭在果园里,忙着修剪树枝、施肥浇水,“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构成了一幅美丽的春日田园盛景,乡民们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企盼和希冀。古老的农耕文化在这里代代相传,农民们遵循着节气的规律,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种子,等待着秋天的收获。乡村里的古戏台,也在春日里热闹起来,传统的蒲剧表演吸引了众多村民忙里偷闲前来观看。演员们身着鲜艳的戏服,唱念做打,一招一式都尽显河东戏曲文化的独特韵味。那激昂的唱腔,穿透春日的空气,回荡在乡村的每一个角落,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春日的河东,泥土的芬芳混合着新生青草的香气,扑鼻而来。路边的小草,像是一群调皮的孩子,在晨露的滋润下,探出嫩绿的脑袋。它们挨挨挤挤的,每一片细小的叶片上都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宛如珍珠般闪烁着。那露珠在晨光的映照下,折射出七彩的光芒,仿佛是春天送给小草的礼物。

沟壑间、田野里,油菜花已经盛开,一片金黄灿烂。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像是一片金色的海洋,微风拂过,涌起层层金色的波浪;花丛中,蜜蜂们早已开始了忙碌的劳作,它们嗡嗡地飞舞着,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贪婪地采集着花粉。蝴蝶也不甘寂寞,它们穿着五彩斑斓的衣裳,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像是春天的精灵在嬉戏。

河岸边的垂柳,垂下万千柔软的枝条。柳丝柔曼、婀娜多姿、初萌嫩绿的新芽,像是一个个小小的逗号,在浅浅春水的映衬下轻摆摇曳,编织出一幅“杨柳丝丝一望齐,和烟和月拂长堤”的美丽画卷。水中的鱼儿时而浅水游弋,时而跃出水面,溅起一串串水花,打破了河面的平静,那水花在阳光的照耀下,如同碎银般闪烁。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村庄里,农舍的烟囱升起袅袅炊烟,屋顶在晨光下显得格外温馨,早起的人们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他们扛着农具,走向田野,脸上洋溢着对新的一天的期待和希望。孩子们攀上高高的树枝,口里吹着柳笛,手里捋着槐花,开心的笑声如同春天阳光一样明媚。早春的河东,是大自然的复苏与新生,在这个美好的时刻,世间万物都在蓬勃生长,人们的心灵也仿佛被这清新的气息所洗涤,充满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河东春来早,早的不仅是自然的春意,更是文化的复苏与传承。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史与现代、自然与人文相互交织,共同描绘出一幅绚丽多彩的春日画卷。让我们在这美好的春天里,走进运城,感受河东文化的独特魅力,聆听春天与古老土地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