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半个世纪前的两位稷山姑娘

■郑天虎 段连生

2025年03月18日

在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瞬间,如璀璨星辰,在记忆深处熠熠生辉。

今年“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前夕,一位年近古稀的退伍老战士,在中央广播电视台音乐频道声情并茂地讲述半个多世纪前,他所服役的部队在山西稷山县野营拉练时,偶遇两位姑娘的一段感人至深的往事。虽然50多年过去了,但那些温暖的画面至今如潮水般涌上心头,他不禁热泪盈眶。多年来,这份感激之情在他心中从未熄灭,他渴望能再次见到当年那两个姑娘,亲口向她们道一声谢谢,报答她们给予的这份珍贵情谊。

那是1971年的2月的一天,凛冽的寒风如冰刀般割着脸颊,某部队的战士们进行野营拉练,临时驻扎在稷山县太阳乡的一个偏远村庄。这个村叫“三王片”,由东王、西王、北王三个村组成的。刚一住下,战士们便马不停蹄地为村民们忙碌起来,挑水的、扫院子的、劈柴的,忙个不亦乐乎。战士们的热情似冬日暖阳,温暖着每一位村民的心,军民之间的情谊在这烟火日常中迅速生根发芽。

部队中有两个年仅16岁的小战士,他们来自北京,稚气未脱的脸上写满了坚毅与热忱。由于年龄小个子低,挑不动两个水桶,就两人抬一桶,连续抬了十多桶水,才把老乡家的水缸挑满。在帮老乡挑水的过程中,由于道路崎岖不平,两人的脚很快就磨破了,疼痛钻心。班长看到两人一瘸一拐的,问是不是脚打泡啦?两人回答“是”。班长命令两人赶紧进屋洗脚,并拿起他们脱下的袜子看了一下,其中一人的右脚大拇指露出来了,左脚脚后跟还有一个大窟窿。班长拿出两双新袜子让他们换上,旧袜子被随手扔在门背后。第二天天还未亮,部队集合的号声就吹响了,两个小战士随着队伍迅速出发了,却没想到这双袜子引发了后面的故事。

部队行军二十多公里后,突然两个大约十五六岁的小姑娘骑着自行车赶了过来,她们一边走一边寻找。坐在车子后面的那位姑娘看见其中的一位小战士后指着说:“姐,就是他,就是他给咱家挑水的。”两个小战士一下子愣在了那里,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骑车的姐姐下了车,擦了一把汗,对着小战士说:“你让我们找得好苦啊,你们丢东西了知道吗?”只见她从书包里拿出一双袜子说:“这是你们的吧?”“是我们的,我们不要了啊!”定睛一看,袜子洗得干干净净,破了的地方不仅补好了,还绣了一朵花,十分漂亮。

原来,这两个女孩是部队入驻村庄的房东家的姑娘。她们从小十分崇拜解放军叔叔,看到他们进村后一直在帮助群众家干活,十分感动,就想借此机会报答解放军叔叔。她们打扫房间时,发现了扔在门后边的这双袜子,就拿出去洗干净并把破了的地方补好,又精心绣了花。“你们姐儿俩,骑自行车跑了几十公里,就是为了给我们送这双袜子吗?”这名小战士不好意思地问。大一点的姐姐说:“不,不仅是这个,还有东西呢!”说着从书包里掏出一包大红枣,说:“这是我们稷山的大红枣,很有名气的,你们尝尝吧。”两名战士直摆手,说:“这是违反纪律的,我们不能要。”这时候,班长走了过来说,“袜子收下吧,留作纪念;至于红枣,两位姑娘大老远过来了,可以尝尝……”

如今,这件事过去了半个多世纪,当年这两位姑娘姓什么叫什么,谁也不知道。当年的两个小战士,历经岁月的洗礼,现在也到古稀之年,其中一位已是有着50多年党龄的老党员了。当年这位16岁、而今已是退伍军人的王姓老战士收到央视音乐频道的邀请,在电视节目中又一次回忆起这段往事,这份珍贵的情谊让他沉醉其中,难以自拔。

这段跨越了半个多世纪的故事,承载着的不仅是个人的感恩情怀,更是那个年代军民鱼水情深的生动写照。据悉,稷山县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看了中央电视台节目后,非常重视,已安排人员同中央电视台和当事人联系对接,正在全县广泛发动群众,展开了寻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