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6日
孙 雄
市委提出,要全面建设富裕、文明、幸福的好运之城,着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厚积运城“软实力”。提高市民素质要从细节入手,通过精细化引导和常态化机制,让文明成为习惯。
市民的文明意识、公共道德水准体现着城市的精神气质和外在形象。在日常生活里,不难发现,一些看似不起眼的行为,实则映射出个人素质的高低。比如: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遛狗不牵绳、随意损坏公共设施、公共场所不排队……这些行为看似微小,却破坏了社会文明秩序,拉低了城市的文明维度。每一位市民都是主人,要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向陈规陋习说“不”,向不文明行为告别,让一句句文明话语、一个个文明动作,通过不断强化变成习惯,进而养成性格、提升修养,为整个城市文明程度的提升负起一份责任,贡献一份力量。
道德是文明之魂,是城市发展的精神标杆。从日常生活中的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到公共事务里的扶危济困、遵守公德,这些看似平凡的道德行为,实则是城市凝聚力的源泉。在社区邻里间,主动关心独居老人,共同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社会氛围;在商业活动中,商家诚信经营,为城市经济发展注入良性活力。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市民素质提升工程全过程,持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要以诚信建设为重点,让修身律己、崇德向善、礼让宽容成为市民追求的道德新风尚。要开展道德模范评选表彰等活动,树立身边的榜样,让道德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市民将道德规范转化为日常行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文明礼仪资源。从“不学礼,无以立”的儒家教诲,到“程门立雪”的尊师典故,都是培育文明素养的宝贵财富。运城作为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历史遗珍灿若星河,国保单位数量居全国地级市之首,享有“国宝第一市”美誉。要挖掘利用好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创新表达形式、创新展示手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市民素质提升的源头活水。要深入挖掘其中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讲好运城文明故事,进一步激发市民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让市民在文化的浸润中,不断丰富内心世界,提升文明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