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7日
孙 雄
市民素质是城市文明的核心体现,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提高市民素质既需要宣传教育引导,更需要依靠科学完善的制度保障。
生活中,林林总总的不文明现象,源自人们的任性亦或者说是本性的自然流露。部分市民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方便自己“想怎么做就怎么做”“怎么方便怎么做”,而对于遵守规定,不影响他人“不应该怎么做”,则心存侥幸、漠然处之。如乱贴乱发小广告,虽然经城市管理人员一再清理,但仍然屡禁不绝;骑电动车不戴头盔、共享单车违规载人,远远看见交警就躲开,过后依然我行我素,明知故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文明习惯的养成,不仅需要靠市民的意识自觉,更需要规则的引导。目前,我市已经出台了《运城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运城市电动自行车管理条例》《运城市养犬管理规定》等多部法规。再好的制度,若执行不力也会沦为“纸上谈兵”。各级执法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和覆盖范围,进一步强化“文明是管出来”的理念,以法治“硬约束”促进文明“软实力”提升。要加强宣传引导,通过教育、舆论、文化等手段,多管齐下,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
文明习惯的养成,既需要制度的刚性约束,也离不开正向激励的柔性引导。正向激励的柔性引导,恰能激发市民内心深处的向善意愿。当市民主动参与社会治理,给予积分奖励;当志愿者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对其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广,使之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这些正向激励措施,让市民感受到自身文明行为被认可、被尊重,从而产生强烈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促使他们更踊跃地践行文明。因此,各部门之间要加强沟通协作,整合资源,形成长效化的正向激励机制,凝聚共建美好家园的强大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