貂蝉原意指冠帽

2021年01月13日

检索史料,从《汉书》《三国志》到《明史》,“貂蝉”都只有一种解释,即貂蝉冠,是内侍近臣戴的帽子。汉代侍中、常侍的官帽上加有黄金珰的装饰品,“附蝉为文,貂尾为饰,谓之赵惠文冠”(卢弼《三国志集解》),后来成为高官大吏的礼冠。

南朝《宋书·礼志》载,“凡侍臣则加貂蝉”“赵武灵王变胡,而秦灭赵,以其君冠赐侍臣,故秦、汉以来,侍臣有貂蝉也”。

《艺文类聚》:“秦始皇复古冠貂蝉,汉因而不改。”戴貂蝉冠的人,乃是皇帝左右内侍。

《晋书·赵王伦传》:“每朝会,貂蝉盈坐,时人为之谚曰:‘貂不足,狗尾续。’”司马伦大肆封赏,导致朝会时戴貂蝉冠的官员太多,装饰冠冕的貂尾不够用,只能用狗尾替代,“狗尾续貂”的成语由此而来。

南齐武将周盘龙,壮年时镇守边关,年老回朝转为文官散骑常侍,皇帝萧赜就逗他,“卿著貂蝉,何如兜鍪?”貂蝉是常侍的礼帽,而兜鍪是武将的头盔,所以萧赜才戏问他两种帽子相比如何。周盘龙回答倒是机智:“此貂蝉从兜鍪中出耳。”意即如今老病得到的荣耀,是壮年时的战绩换来的。辛弃疾《破阵子·为范南伯寿》引用此典故:“燕雀岂知鸿鹄,貂蝉元出兜鍪。”

陆游有诗“却笑飞仙未忘俗,金貂犹著侍中冠”,侍中冠即貂蝉。

(《华西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