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时间派出专业排水队伍开展灾后排水工作,组织清扫车辆和人员协助受灾县市开展清洁工作……

市城市管理局全力驰援灾后重建

2021年10月18日

环卫工人在操作高压冲洗车冲洗路面

▲街道清扫保洁专用车辆在进行作业

▲救援队伍在安装排水设备

□记者 祁克宁 文图

受持续强降雨和上游来水影响,汾河运城段遭遇40多年来最大洪峰,洪峰过境造成汾河沿线新绛、稷山、河津等地不同程度受灾。

10月8日,市城市管理局第一时间派出抢险小分队,连夜驰援新绛开展防汛排涝、抢险救援工作;10月11日,该局积极号召监管企业、社会力量,驰援河津、新绛等地;10月13日,该局组织70余人、12台清扫作业车赶赴新绛,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对已排水区域开展清洗保洁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市城市管理局在做好中心城市日常防汛工作的基础上,第一时间驰援受灾地区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力争协助当地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排水抢险小分队

在城市排水防汛一线坚守20多天后,连夜驰援新绛

“速度要快,我们早去一分钟,新绛老百姓就少一点损失”。10月8日19时许,市城市管理局排水服务中心灯火通明。该中心主任陈长青一边检查着车辆上的各种排涝工具和设备一边说。

当天18时许,在接到抢险命令后,陈长青和同事们立即组织20余名人员和两台泵车,组成排水抢险小分队连夜驰援新绛。当时,陈长青和同事们已在中心城区连续进行了20多天的防汛工作。

当天21时许,抢险救援小分队到达新绛汾河坝后,迅速安装设备,全面开展积水抽排工作。该中心按照“人歇机不停”的原则,24小时值守,加大排涝力度。

深秋的后半夜,寒风刺骨,在抢险排水一线,每个队员都在按照制定的方案忙碌着,小分队队员一边查看着设备的运转情况,一边观测着排水口的水位,两台移动泵车发出轰鸣声,排水量达每小时2200立方米。

10月10日,市城市管理局第二批5名同志赶赴抢险一线进行支援。目前,整个防汛排涝工作还在进行。

陈长青表示,按照市城市管理局的安排部署,救援队伍将紧密配合新绛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工作,全力开展防汛排涝作业,支援灾区,水不退,人不回。

环卫清扫队

接到指令后,迅速协助受灾县市开展灾后市容秩序恢复工作

随着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开始,市城市管理局再次安排部署市市容环卫中心对新绛积水回落区街道进行清扫保洁工作援助。

10月13日,该中心按照市城市管理局的安排部署,立即组织了两台深度保洁车、5台高压冲洗车、5台洗扫车等街道清扫保洁专用车辆,50名环卫工人赶赴新绛,配合该县住建局的工作。该中心经过仔细观察,根据现场积水回落情况,确定了5处清洁点,立即进行清扫保洁作业。

当天,在新绛县东环路汾河大桥收费站附近,深度保洁车和洗扫车一字排开,缓慢前行,路面经过清扫作业后变得干净整洁,20余名环卫工人对街道细微之处进行清理。在新绛文庙南路,环卫工人在操作高压冲洗车冲洗路面。

该中心副主任周秀枝表示,由于积水逐步回落,新绛县城需要保洁的地方很多,责任大、任务重。他们将紧密配合新绛县住建局工作,持续发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环卫精神,全力完成市城市管理局下达的任务,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为他们提供一个整洁的环境。

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继续配合受灾县市抢险救灾指挥部的工作,全力开展防汛排涝作业,充分发扬城市管理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支援该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企业社会力量

接到协助消息后,第一时间调集精兵强将驰援灾区

在积极开展驰援工作的同时,市城市管理局还积极号召监管企业、社会力量支援新绛、河津抽排积水。

10月11日,运城首创水务有限公司接到该局协援电话后,紧急召开会议,组织救援抢险队伍,购买和调配大功率排水设施。由公司高管挂帅、共产党员带头,组成一支抢险队,火速驰援河津。

到达河津抢险现场后,该公司抢险队不顾天气寒冷,立即投入到设备的连接和调试中,他们身着救生衣,蹚在冰冷的泥水中工作着。醒目的橙色背影,忙碌的抢险场面,在寒冷的深夜,是那样的感人和温暖。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持续为抗洪救灾提供人力、物力、技术等支持,展现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除了运城首创水务有限公司外,市城市管理局还根据防汛抢险需要,积极协调社会力量长沙迪沃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参与抽排工作。10月10日,在接到新绛的抢险救援任务后,该公司立即从长沙调用一台4000立方/小时的大功率移动泵车,组织人员连夜赶往新绛支援救灾。10月11日上午,他们历经长途跋涉,到达救援地后,立即安装设备、铺设管道,开始抽排作业。当看到城中积水从管道内哗哗哗地排走时,他们疲惫的脸上才露出笑容。

10月14日,该公司又组织另一支刚结束介休救援任务的抢险队伍和两台移动泵车,继续赶到新绛,开始抢险救灾工作。

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哪里有需要,他们会立即予以支援。下一步,他们将继续配合当地主管部门开展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确保灾区人民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