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虞乡八景

2021年10月28日

□王慧 李波

虞乡八景,最早见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虞乡县志》,其为:灵峰皓月、王官瀑布、五姓渔舟、涑水横桥、百梯红叶、方山积雪、五老夕晖、石钟晓鸣。查阅《虞乡县志》,从蕴藉古雅的文字中,更能感受其妙曼、绮丽。现根据县志记载,誊录原文如下,附以必要的翻译和注释。

灵峰皓月 在县西南十五里

月到峰头,桂影清超,皓魄倍形光大,毫芒下垂,四面璀璨。游其际者,心神荡漾,宛如禅杖凌空,迥异苏子瞻山高月小之句。

译:当月亮升至灵峰顶端,其光辉清雅而超俗,(看上去)整个月亮比往常大几倍,光芒万丈,余晖照下来,顿时灵峰四面璀璨。此时若在这清辉之中徜徉,仿佛一束禅杖凌空而下,让人心神涤荡。此情此景,和苏子所说的“山高月小”全然不同。

注释:“灵峰”即为玉柱峰,为五老山之中峰,海拔1809.3米,形似巨柱,拔地通天,破霄插汉,高出云表。

“桂影”“皓魄”皆指月光、月影。

“禅杖”即坐禅时用以警睡之具。《释氏要览》载:“禅杖竹苇为之,用物包一头。令下座垫行;坐禅昏睡,以软头点之。”用这种“禅杖”触击禅者,禅者不会感到痛楚,但能苏醒精神,防止座中入睡。

“山高月小”出自苏轼《后赤壁赋》,此文写于湖北黄冈,时令为霜降之后,地点为长江边、赤鼻矶下,故“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据虞乡农民作家牛普琦介绍,每年七月十五,站在五老殿上,就会发现明月、天柱峰与五老殿渐成一条线,颇为神奇。

王官瀑布 在县东南二十里

飞泉激于石峭,如疋(pǐ)练下垂,忽为惊风所掣,又如斛珠乱坠,飘落缤纷,瞬息万状,令人注目无定。

译:泉水激湍,沿峭石而下,如同白绢一匹,倾泻而挂。忽然之间,其被惊风所掣,又如万千珍珠般坠落,四散飘落,缤纷如雪,一时间形态各异,令人目不暇接。

注释:“王官”即王官峪(王官谷),晚唐文学家司空图隐居于此。宋诗人雷临有《王官瀑布》一诗:“区区奔走漫华颠,一别王官十四年。绿玉峡中喷白玉,溉田浇竹满平川。”

“疋练”即为匹练,白绢,常用以形容奔驰的白马、光气、瀑布、水面、云雾等,此指瀑布。

《虞乡县志》载,王官峪有十大奇景:天柱擎天、东瀑飞泻、石岩喷雪、奇石珠帘、百二盘旋、明镜映天、休休古亭、贻溪映绿、点石成金、恐龙化石。

五姓渔舟 在县西北二十里

荷蓼交苍,凫鹭同游,带苓箵(xǐng)而泛波光,渔舟唱晚,数点峰青,如游西湖景上。

译:荷叶和水蓼交相苍翠、凫雁与鸥鹭一起嬉游的季节里,渔人携着编织细密的竹笼,驾着小舟,行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傍晚时分,渔舟归航,歌声萦绕,远山如黛,近水涵烟,此番景致,如游西湖之景,美哉悠哉。

注释:“五姓”即伍姓湖,又名张扬池,是古文化发源地之一,因舜帝后裔五大姓氏——虞、姚、陈、胡、田居于湖边而得名。据记载,明代时期伍姓湖周边就住有人家,建有别墅、长堤,水中有鱼,如北国江南。

“荷”“蓼”都乃水生植物,明代诗人樊阜有“枯荷残蓼满秋池”句,从“交苍”可知,“五姓渔舟”描写的季节应为夏季。

“苓箵”即编织细密的捕鱼竹笼。

明蒲州杨博有诗《伍姓湖歌》:“晓披五老峰上云,晚钓伍姓湖中鲤。忽逢渔父三五人,问是伍姓谁家子?自云无姓亦无名,接辈相传常钓此。”

涑水横桥 在县东北三十里

桃花奔流,玉栏春锁,遥望行人往来,如踏鳌背。

译:桃花盛开,河水奔流,白玉栏杆,春常驻。远远望去,涑水河上,熙熙攘攘的行人踏桥而过,仿佛是踩在鳌鱼之背。

注释:“涑水”即涑水河,发源于绛县横岭关陈村峪,曾流经虞乡县卿头镇。

“横桥”在今永济卿头镇,古时涑水河从镇东门外流过,河上有桥。据《卿头村志》载,该桥创建于五代(907~979)年间。最早因村西有一坑,卿头原名坑头,盛唐时设镇名卿头,宋时因涑水横桥,又名横桥镇,后涑水河改道,桥亦倾圮,“八景”成为传说,复称卿头。

清人王恭先《涑水横桥》一诗有“三月桃花涑水平,绿杨堤外一桥横;玉栏尽锁鼋鳖睡,金镜夜开蟾兔明”句。《虞乡县志》所载“涑水横桥”之景,与此诗内容相似。据资料显示,横桥确乎为一平桥,桥面由若干条石横砌,且是卿头村及临河两岸村民通往虞乡县、蒲州府的必经之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百梯红叶 在县西三里

丰山钟鸣,柿林猩染,登楼凭眺,水光潆青,树杪(miǎo)流红,宛如余霞散绮。

译:百梯寺钟声悠扬,成片柿林被秋色染成猩红,登上虞乡城楼凭空远眺,只见曲水流青,柿叶泛红,犹如绚丽的晚霞。

注释:“百梯”即百梯寺,亦称柏梯寺、石佛寺,位于虞乡西南三里石佛寺村南,创建于南北朝,后多次重修,现已毁。

“红叶”是指霜浸柿叶红。古时,中条山上苍松翠柏,沿山北麓柿树成林,有“四十里绿胡同”之称,秋天柿叶转红,层林尽染。清人尚鸣鸾《柏梯红叶》一诗:“金风动寒林,霞光随树起。远寺绕赤城,绛云曳玉女。”

“丰山钟鸣”出自“丰山霜钟”典故,“霜钟”即指钟声,《山海经》中说: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余霞散绮”,出自南朝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

方山积雪 在县西南三十里

层阴凝寒,云端积素,夕阳西照,如萤流光,自冬徂(cú)春,疑是庾岭梅花。

译:冬日方山,层层白雪凝结着寒气,远远望去,云端皑皑,当斜阳西照,积雪如萤火流光,从冬到春,仿佛江南大庾岭上绽放的朵朵梅花。

注释:“方山”即坛道山,以秀、奇、险、峻著称,最高峰海拔1993.8米,峰顶为一长方形峰台,远看如同苍天在群山之上放置的一方玉玺,故称“方山”,今属芮城境内,古时隶属虞乡。明人张佳胤《望方山》有“选胜徵前牒,方山迹著奇。湖摇千壁动,云敛万峰移。高岭平如掌,洪流注似卮(zhī)。柏梯谁独住,五老自相随”。

“积素”即积雪。

“徂”意为往、到。

“庾岭”即大庾岭,今江西大余、广东南雄二县交界处。

五老夕晖 在县西南十里

夕阳流霞,薜(bì)萝涵辉,苍翠罗列,俨然五老拱立。

译:当落日西斜,晚霞满天,五老山上的薜萝等野生植物笼罩在夕晖之中,五座山峰苍翠欲滴,错落有致,俨然如五位老人垂手拱立。

注释:“五老”即五老峰,原名五老山,由太乙坪峰、棋盘峰、玉柱峰、东锦屏峰、西锦屏峰组成,因古代五老在此为帝王授《河图》《洛书》而名。

“薜萝”即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

牛普琦编撰的《河东五老峰大观》一书写道:“五老名山胜境,春天如火如烟,红灼灼天桃吐艳,绿依依若柳若烟……夏日如翠如蓝,云来苍烟欲滴,雨收峰翠天蓝……秋季如金似锦,一攒攒尽是那花黄吐瑞,一簇簇俱是那红叶摇风。冬天如银似玉,银闪闪冻成冰凌峰,雪白白堆成银峰山。”

石钟晓鸣 在县东南十五里

真人洞悬石钟,鸡鸣昧旦,应候自鸣,踈(shū)星将落,海曙初升,铿然一声,唤醒多少梦梦。

译:真人洞中悬有石钟,破晓时分,石钟应时而鸣。此时天上疏星几朵,欲落未落,天色渐亮,曙光初现,铿然一声钟鸣,唤醒人世间多少清梦。

注释:“石钟”即石钟乳,碳酸盐岩地貌容易形成溶洞,溶洞中会生成石钟乳。王官峪有黄沙洞,附近山上也会形成一些小洞穴。

“真人”即修真得道之人。按照县志所说,“真人洞”应在虞乡东南十五里,即在吴阎村南凤翅山与王官峪山上,但考察问询之后,发现并没有。据牛普琦介绍:虞乡东南三十里华胥峰下,有真人洞,明朝陈道州曾在此修行。

“鸡鸣昧旦”出自《诗经》“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句,“昧旦”即天色将明未名之际,破晓。

“踈星”即疏星。

石钟晓鸣,悠悠余韵,现在已难觅踪迹。

虞乡八景,描绘了虞乡的山岳形胜、湖泊飞瀑、河流石桥、晨晓余晖等自然之美,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为之作诗吟诵,彰显了虞乡广博丰厚的文化内涵。

虞乡历史悠久,钟灵毓秀,古为虞乡县,今为永济市一座大镇,管辖区域与古时相比减少许多,八景中的“五姓渔舟”“涑水横桥”“方山积雪”等已不在地域之内,但虞乡拥有中条山最壮观、秀丽的一段山脉,拥有众多人文自然风景,稍加总结,又成为虞乡新八景:灵峰皓月、王官瀑布、百梯红叶、五老夕晖、石钟晓鸣、千年橡树、柳隐清泉、骡马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