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贵州的“三言两语”

2021年12月30日

▲《夜郎自大》书影(资料图)

▲《成语故事小丛书:黔驴技穷》书影 (资料图)

□傅晋宏

贵州省位于祖国西南的云贵高原,是我国著名的喀斯特山地省,是中国唯一没有平原的省。贵州有一个著名的“三言两语”典故!

“三言”是指“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两银”。“两语”是指“夜郎自大”“黔驴技穷”两个成语。对于这“三言”中的“天无三日晴”,贵州人认可,因为贵州与重庆一样,属多雾之地。对于“地无三尺平”,他们认为没错。只是对“人无三两银”一句,他们承认过去是穷,但随着抗战时期的移民进入,60年代末开始的三线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贵州人民迅速富裕起来,走遍神州大地,醉美多彩贵州。然而,他们非常不认同那个“两语”。

“夜郎自大”典故出自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滇王与汉使者言曰:‘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以道不通,故各以为一州主,不知汉广大。”说的是汉武帝想通过西南地区寻求一条通向身毒(印度)的通道,才知道有一个夜郎。汉武帝的使者先到滇国。一到滇国,滇王就问汉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比起来哪个大?”使者一听吓了一跳,他没想到这个小国家,竟然无知的自以为能与汉朝相比。但没想到,后来使者到了夜郎国,这里的国王不知道自己统治的国家只有汉朝的一个县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地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后来,经蒲松龄《聊斋志异·绛妃》一文的放大,这个故事演变出“夜郎自大”这个成语,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从此贵州人也背上了这个坏名声,贵州人历来对此结论是反感的。他们认为,夜郎国在贵州不假。但夜郎不自大。夜郎国国王没有踏出过国门,真的不知道汉朝与夜郎哪个大,实属无知,就向汉使求教,这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是一种虚心探求、不耻下问的态度,怎么就成了自高自大了呢?简直是比窦娥还冤!

再说“黔驴技穷”这个典故,曾有“青歌赛”选手将其解释为“有钱的驴子,因为没有技术就会变穷了”“靠打工赚钱的驴如果没有技术,就一定会受穷”,真是无知到让人好笑。而其真正的来源是一篇寓言《黔之驴》:“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

“黔驴技穷”,比喻有限的一点技能也已经用完了,是一个有浓厚贬义色彩的词语,现在多用于讽刺一些虚有其表、外强中干、无德无才的人。黔,唐代行政区域黔中道简称,今贵州和四川大部。这个故事因为有个“黔”字,又让贵州背负了一个不光彩的名声。后来,贵州人也感到这太冤枉了。

他们说,原文中明明说“黔无驴”,就是说贵州这个地方本来没有驴子,有个多事的人用船运来了一头驴。由此可见,那个“技穷”的驴子分明不是贵州的驴子。在他们眼中,造成如此千古奇冤的渊源,就是柳宗元!正是柳宗元写的那篇寓言《三戒·黔之驴》。这顶帽子一千多年来,压的贵州人民抬不起头来。有人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呼吁平反呢?”答曰:“还不是柳宗元名气太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一字千金,一言九鼎,哪能说平反就平反呢?”

今天再仔细考究,一代文宗柳宗元也是被冤枉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成语“黔驴技穷”省略了两个字,本应为“入黔之驴技穷”,属于典型的“因简害义”。真相大白,“黔驴技穷”原来是两场历史误会。社会误解了黔之驴,贵州误解了柳宗元。

“黔驴技穷”是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一则成语。贵州人民素有善于求知、勇于探索、执着奋进的光荣传统。正如“挺起胸膛夸贵州”中说道:“别说天无三日晴,冬暖夏凉你难寻;别说地无三尺平,贵山贵水藏金银;别说人无三分银,靠山吃山享太平;谁说夜郎爱自大,贵州人诚实又谦逊;谁说黔驴技已穷,资源丰富有后盾。同学同学别自悲,放声高歌贵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