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造福”杭州

2023年08月03日

□王旭烽

杭人生计,多少年来,脱不掉一个“水”的苦字。从李泌开六井到苏东坡,已经过去了300年。六井复又废坏,杭人饮水,或到西湖,或到十几里路山外,挑担取水,实在不便。亏了苏东坡亲自调查治理,又将治井工程交给了几个精通此道的和尚,花了半年工夫,修好了六井。恰于此时天降大旱,江南水井尽枯,其他地方的百姓相互赠水,珍贵得用酒瓶子盛,杭州人却免了此劫此难。15年后,苏轼又来到杭州任太守,见六井又毁,再访那几个和尚,只剩下垂垂老矣的子珪了。苏轼再请他出山,子珪作了技术改革,再塑六井,西湖甘水重润杭城。

苏东坡第一次来杭州时,西湖已有十分之二三淤塞了;15年后苏东坡再来,西湖又小了一半,当时人称为“茭田荷荡”。这一年杭州恰好又碰上大旱,湖水干得底朝天,濒湖的几千倾良田得不到灌溉,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第二年的夏天老天掉了一个头,连绵的大雨,使钱塘江两岸几成泽国,街巷里弄,得用舟楫才能通行。

苏东坡一面上书朝廷请求减免赋税,一面提取了40万石的官米,减价平粜。他甚至还捐出自己的薪俸,设立了医院帮助杭州人民度过灾荒之年,然而这些举措,毕竟只是治标不能治本。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苏东坡的目光转向西湖。北宋的元祐五年,苏东坡上书宋哲宗,写下了历史性的文件《乞开杭州西湖状》,那著名的断言“杭州之有西湖,如人之有眉目,盖不可废也”,便出于此。

苏东坡提出西湖不可废的五大理由,第一条貌似重要,其实最不重要,只是苏东坡这位艰辛备尝的北宋老臣做的官样文章,让皇上看了舒服并开恩罢了。说的是西湖乃放生池,每年四月八日,数万人在湖上放生百万数,它们皆向西北磕头,祝皇上万寿无疆;第二条为民饮,城内的井,要靠西湖水引入,才便于人民饮用;第三条为灌溉,放水一寸,可灌溉湖南岸田1500多亩;第四条是助航,城内有一条通航的运河,要取水于西湖;第五条是酿酒,用西湖水造酒质好味醇,所缴酒税年达20余万缗,全国第一。

以上五条,一条为皇帝,另四条均为国计民生,倒是的确不曾想过要筑一条万古流芳的苏堤来纪念自己。

朝廷也没给太守多少钱,只给了100道僧人的度牒,也就是和尚尼姑的身份证。苏东坡拿它换了17000贯钱,又亲自发起募捐,写字作画,到店铺里去义卖,这简直就是一个拯救西湖的希望工程。要知道,这可是整整900年前的事情啊!

从夏到秋,苏东坡动用二十万民工,终于把西湖治理好了。苏东坡在治理好的西湖上泛舟,写出这样的诗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正是从这首诗开始,西湖作为美女西子的象征传播于天下,西湖有了她最美的爱称:西子湖。(《文摘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