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旅行那些事儿

2023年08月16日

□周军

古代的交通条件远不如今天,旅游难度较大。古代的旅游人群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文人士大夫,他们有钱有时间,且兴趣雅致,喜好寄情于山水名胜;第二类是商人群体,他们走南闯北,行商途中可欣赏沿路的秀丽风光,在某些著名景点也会流连逗留;第三类群体是城镇居民,随着唐宋之际市民阶层的崛起,老百姓旅游也逐渐多了起来。

古人旅行用什么交通工具呢?首选是船,坐船不仅安稳舒适,还方便装载行李。另外,船舱里还可以睡觉,相当于开了一辆房车,省去了大笔住宿费用。不便行船的地区,人们会选择马车出行。如果喜欢兜风,干脆就骑马走,沿途策马奔腾,非常飒爽。有的人可能会担心费用,毕竟古代养马费用很高。没关系,古代有出租马匹的服务。《东京梦华录·杂货》记载“假赁鞍马者,不过百钱”,租马跑一程只需要一百文钱。

古人最爱去三类旅游目的地,一是旅游城市,二是自然山水,三是古迹古城。古代有专门的旅游书籍,相当于今天的旅游手册,如南宋王象之编撰的《舆地纪胜》,书中分地区介绍了各地风土人情和名胜景物。明代的旅游图书也很贴心,不仅记录旅游景点,还详细介绍交通路线、客栈住宿情况,甚至连价格参考都写上了。此外,明代还有专门的旅游地图,如《广舆图》《皇舆考》《今古舆地图》等,甚至还有专门介绍某一地区景点的旅游图,如《北京八景图卷》。

除了看旅游手册找景点外,古代也有“网红景点”,还受到了人们追捧。诗词在古代口口相传,流传范围很广,那些被诗人热情讴歌过的景点,很快就会成为热门的旅游打卡胜地。其中,黄鹤楼最具代表性。始建于三国时期的黄鹤楼,本是用于瞭望的军事设施。到了唐朝,黄鹤楼名声大噪,成为旅游胜地,这要归功于诗人崔颢流传千古的《黄鹤楼》一诗:“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旅游景点住宿和吃饭方便吗?非常方便,古代就有景区服务了。泰山脚下的景区服务被明末清初的张岱详细写进了《琅嬛文集》。一到景区,客栈的迎宾人员会在数里之外的路口迎接你,帮你牵马到客栈。这场景如同今天的农家乐老板在高速路出口等你。客栈的规模很大,服务设施完备。门口有十多间马厩供游客使用,相当于免费停车场。旅游和娱乐相生,古人也很会玩。

古代的旅游景点收门票吗?还真收!那些著名的或是需要人工建设的旅游景点,古人也会收取门票。以明朝时的泰山为例,门票称为“山税”,每人“一钱二分”。这里说的是银子,明朝的一钱二分银子相当于今天的一百多元。这门票价格真心不低啊!泰山在古代也是国家级热门景区,史料记载明代泰山“平均每天游客八九千,春天旅游高峰时每天有两万人”,一年的门票收入至少可达二三十万两银子!

(《燕赵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