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17日
□贺雅慧
一本妈妈与女儿共同完成的书
在新书《同窗》中,有一个不像“妈妈”的妈妈,和一个不像“女儿”的女儿。她们徜徉在书籍的海洋中,一起读书,成为彼此的“灵魂伴侣”,毫无顾忌地谈论从生与死、人对自我的认知到权力、财富、性别、精神自由、性与爱等话题。在她们身上,我们看见建立另一种亲密关系的可能性。
《同窗》是一本妈妈与女儿共同完成的书,是一对母女不寻常的聊天记录,分享两位爱读书女性间的情感交流与思想对撞。妈妈桂枝多年从事文字工作,女儿京京就读于牛津大学,同窗共读的经历,让她们忘了谁是女儿,谁是妈妈。她们一起读了十几本书,聊各自的感受,没有说教,没有叮咛,是一场富足的精神盛宴。这样的对话、交谈,自然、坦率、毫无芥蒂,没有一方要说服一方,而是完全自由平等的交流,相互启发又彼此独立。
书中所涉话题极为丰富,从生与死、人对自我的认知、与世界与他人的关系,到精神自由、权力和财富、性与爱……几乎囊括了我们生命的基本命题。母女二人在同窗共读中,成为彼此的好友,一起面对未知的世界。妈妈和女儿一起谈爱情,谈婚姻,谈如何看待自己的身体。她们不设禁忌,挑剔《白雪公主》中的厌女情节,点评《包法利夫人》中的艺术,在《挪威的森林》里发现爱的小径。女儿与母亲抛开亲密关系里关于权力与责任的成见,承认人之为人的孤独,再以孤岛的身份,以书为桥梁,在语言里彼此倾听、彼此展望。
童话中的性别观念与权力关系
童话都是真善美吗?作者在童话中看到的不仅仅是真善美,还有衰老、性别陈规与女性权力等问题。
京京说:“童话经常歌颂男性是英雄。大部分童话都是英勇的男性骑着骏马,一身英武,救助弱小的女性。”桂枝也认为,有些童话故事带有性别陈规,有些商品也是。为什么小女孩便要穿粉红色,男孩要穿蓝色?这或许只是社会给小男孩和小女孩预设的条条框框。女性不一定就是弱,男性也不是必须勇猛和强壮。一个人从小便被灌输这些观念,心理健康会受到影响。事实上,性别不应定义性格,就像肤色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秉性。
书中还提到:西方许多故事和历史都在说女人有了权力和知识就可怕。桂枝认为:“作恶与性别无关,认为女人有权力便容易作恶的是写故事的人。”
开启心与心的交流之旅
经典名著在每个人的生活中似乎又近又远,我们常常对其只是匆匆带过。而林桂枝和杨京京用自己的方式为经典名著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们看见了阅读的另一种可能性,更加珍视和享受纯粹的阅读之美。文学让我们留心,而交流让我们的心与心靠近。阅读,让我们用不同的眼睛,看见对方的世界;阅读,让人与人之间建立起长久美好的关系,是我们一生值得做的事情。
读同一本书,聊同一个话题,深入、自由,是最珍贵的情感体验。我们可能不需要再多一本文学启蒙书,也不需要再多一本讲亲子关系的理论书,但我们可能都需要一位同窗好友,能够坐在一起,畅所欲言,聊聊那些作家笔下的人物,聊聊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像京京和桂枝一样,专注地思考,深入地交谈,让我们的心沉静、柔软。通过阅读相知相交,找到自己的同窗之人,开启一段心与心的交流之旅。
(《中国妇女报》)
有人说,相爱是困难的。有些爱,却轻而易举、毫无条件。例如,父母对孩子的爱,在血缘和生物意义上是本能,是发自内心、自然而然的,但这样的爱,未必能带给另一个人温暖和力量,甚至会成为束缚和重担。爱,反而让两个人越走越远。为什么看上去这样理所当然的爱却无法使两个人真正靠近?对于亲密关系来说,什么是比爱更难的事?
林桂枝与杨京京携新作妈妈女儿共读书《同窗》,聊聊“比爱更难的事”——如何与亲密的人进行平等自由地交流?在这个快节奏、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是一扇通往他人灵魂的窗户,也是建立长久美好关系的桥梁。正如《同窗》中所展现的,阅读不仅带给我们知识,更是一种珍贵的情感体验,使人与人之间更加亲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