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信俗”在河南洛阳

2023年09月01日

▲洛阳市潘寨关帝庙文保石碑

▲调研人员在洛龙区龙门镇李屯村留念

▲调研人员在偃师市关庄村

“关公信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经典文化,是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传统文化,8月初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成立“关公信俗”外出寻访调研组,聘请关公文化学者、专家、关氏后裔关新刚为顾问,于8月13日、14日赴河南洛阳,调研关氏后裔聚集区和圣迹遗存情况,进一步加强调研立档,促进“关公信俗”的挖掘传承和关公忠义精神与时代脉搏相结合的传播发展。

洛阳关氏后裔分流概况

13日、14日,在中国关氏宗亲联谊会总会会长关群生的带领下,调研组对河南洛阳洛龙区龙门镇李屯村和偃师市府店镇关庄村进行调研。

·洛龙区龙门镇李屯村·

关公故里运城市盐湖区西古村隶属于盐湖区北相镇,全村现有四个居民小组1700余人,关姓占总人口约80%。根据关氏后裔聚集村落西古村家谱及河南洛阳关氏后裔家谱记载,明万历四十二年(公元1614年),曾有关氏后裔关世科“世”字辈一脉七兄弟,举家迁往河南洛阳守墓护灵。

至今,关氏后裔一脉已经散落在洛阳周边村落,村里保留了大量关氏后裔生活遗存及关公信俗等内容,对于研究关公信俗、发展关公文化有重要价值。

调研组首先赴洛阳洛龙区李屯村寻访。李屯村关氏后裔联谊会会长关红卿介绍,该村是关氏后裔52代孙关世科一脉,于明万历四十二年由西古村迁居至洛阳护墓守庙而发展壮大的,至1952年迁居才完全终止,总共长300余年。这一脉主要形成四门关氏后裔,长门居于孟津等地;二门失联;三门居于李屯;四门居于贠庄,分支居于宜阳县、伊川县下辖部分村落。

李屯村设有专门负责祭祀活动的祖祠关氏祠堂;有良好的家风传承: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有最完整的关公祭祀活动——清明节祭祖,提前由关氏后裔备好贡品,在清明节上午于关林祭祀,关氏后裔按照辈分,各旁支依次祭拜。

·偃师市府店镇关庄村·

14日,调研组来到偃师市府店镇关庄村。府店镇关庄属关帝之子关兴一脉,同样也是明万历四十二年,关世科一脉由盐湖区西古村迁至洛阳发展至今。该村现有800余人,其中约380口关姓。近些年,由关庄迁出去的关氏后裔遍布各地,加起来总共有1000多口。

关庄村现存许多关氏后裔生产生活的痕迹,最有代表性的是:《家谱大祖志》、关氏望楼和关寨嘴。《家谱大祖志》是一本关氏家谱,记录了关庄的传承脉络;关氏望楼和关寨嘴都是关氏后裔在关庄村生活过程中用于望风、抵御外来侵略的历史遗存,其中,关氏望楼是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

关庄村的关氏后裔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和清明节都会前往老坟祭祀关公,村落的老坟1958年被平,现在村子正在修建忠义仁勇阁(塑像)、关氏家族传承馆(记录世科祖以来关氏后裔当中有社会名望的人)、家风馆,用于日后的祭祀、拜谒和传承。

“关公信俗”于200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强大的民间影响力和生命力。

洛阳关帝庙概况

为了进一步传承弘扬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关公信俗”,完善保护管理体系,多角度、多层面探索发展新路径,13日、14日,寻访调研组还对河南洛阳及周边村落的关帝庙进行了考察,走访了关林、妥灵宫、酒务村“关爷阁”、潘寨关帝庙等代表性关帝庙,了解了河南洛阳“关公信俗”的分布、保存、传承和发展情况。关帝庙作为民众祭拜关公的聚集地,是构建关公文化、传承关公精神、举办关公民俗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研究关公信俗最基本的实践形式,具有重要价值。

·关林·

13日上午,调研组到达洛阳关林。关林是研究关公文化、了解关公信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走访了解,关林前身为祠庙,后为墓冢。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人们在汉代关庙原址基础上,对关林庙进行了扩建、修缮,清朝时期再次对其扩建,最终成型。明万历四十二年,关氏后裔从盐湖区西古村迁至关林,为圣祖守墓护庙,直至1952年。如今,关林每年都会举办丰富多彩的关公民俗活动,已成为当地百姓祭拜关公、传承忠义精神重要的关公信俗场所。

·老城区妥灵宫·

14日上午,调研组来到洛阳市老城区妥灵宫考察。据当地人介绍,该宫建于曹魏时期,因关公遇害后其首灵妥寄于此而得名。

当地流传,当时曹营所在地在妥灵宫的东北方向,圣首传至洛阳,曹操前往探看,没想到,圣首怒目圆睁,曹操受到惊吓休克,从而命人修缮妥灵宫。妥灵宫坐东面西的特殊朝向,也包含着关公面朝兄长刘备、可以随时奔赴之意。妥灵宫现已列入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处于改造状态。

妥灵宫坐东面西,现存两间大殿,分别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相传圣首曾寄托于南殿,北殿现存三方碑刻,分别建于顺治十一年、嘉庆十六年、乾隆十三年。妥灵宫的院子里有一口四眼井,“四眼”得名于井中有四眼泉,据传曾为汉魏军队供水。

·伊滨区佃庄镇酒务村“关爷阁”·

14日下午,寻访调研组第三站来到洛阳伊滨区佃庄镇酒务村。“酒务”二字来自一段传说:当年关羽首灵运送经过酒务村,由于路途遥远、天气炎热,就用酒“雾”了一下,村名即由此而来,后改为“务”。

目前,村子中仅存一座“关爷阁”,是过街楼造型,楼上是供奉关公的楼阁,楼下是古时通往洛阳的官道,楼壁上刻有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三月十五日的一通横碑,碑上记载了关爷阁的来历。由于时间久远,碑上的文字隐约可见“关圣帝阁……创建”等字样。

·偃师市佃庄镇关庄村·

调研组随后走访了偃师市佃庄镇关庄村和洛龙区李楼镇潘寨(上元)关帝庙,这两处据传都有关公疑冢,有待国家文物主管部门鉴定和官方认可。两处都保留了每年举行独特关公信俗文化活动的形式。

佃庄镇关庄村以魏姓居多,村里为关公修建了塑像、墓冢和关公文化广场,作为关公文化活动的专用场所。

·洛龙区潘寨(上元)关帝庙·

潘寨关帝庙位于洛龙区李楼镇潘寨,2007年11月22日被洛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洛阳市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座道教庙宇,庙中供奉了各路道家塑像,主祭为关圣帝君。庙内现存两通碑刻:清嘉庆二十二年修碑《金塑关帝众神圣像暨厅堂山门记》、清朝道光十七年九月十三日《重置香火地亩碑记》。

据潘寨关帝庙负责人介绍,该庙早期院子里种满柏树,有一座巍峨的厅堂山门,如今已经不复存在。目前的关帝庙是2005年至2006年期间修建的,这里每年会有三次庙会,时间分别是:正月二十一至二十二、农历五月十三磨刀日、农历六月二十四。庙会期间,这里会举行道教祈福、民间社火等民俗活动,周围村庄的群众都会前来参加,在当地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考察调研的关帝庙、关帝宫、关爷阁等,虽然只是洛阳地区纪念关公场所的一小部分,但都是关公信俗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从关帝庙历朝历代的兴衰变迁,可以见证当地群众对关公忠义精神的崇拜。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关公信俗”历久弥新,长盛不衰。

□李成晋 杨钰豆 王小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