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信俗”在河南许昌

2023年09月02日

▶灞陵桥景区内的许昌关帝庙

◀调研人员在白胡子关帝庙搜集信息

□李成晋 杨钰豆 王小楠

“关公信俗”,是以崇拜武圣关公“忠义仁勇”精神品格为核心的民间信仰及各种习俗的统称,是一种传统文化。为了更好地阐发其文化精髓,8月15日、16日,解州关帝庙文物保护所“关公信俗”寻访调研组,在“关公网”创始人关志杰的带领下,考察了河南省许昌射鹿台、张公祠、汉魏古城毓秀台、灞陵桥、春秋楼等人文景点,了解关公在许昌的遗存、传承和发展情况。

许昌是有名的三国文化历史名城。根据《三国志》记载,关公曾在许昌生活战斗过,留下很多痕迹,其一是《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记载“先主复得妻子,从曹公还许”,刘关张三人协助曹操在下邳打败吕布后,受邀前往许昌面君封赏;其二是《三国志·蜀书·关羽传》中记载“曹公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曹操率军攻打徐州时攻占下邳,击溃刘关张,关公及两位嫂夫人被曹兵擒获,押往许都。关公在许昌的时间很短,但在许昌留下了诸多忠义典故,是开启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重要篇章,对于研究“关公信俗”具有重要意义。

关公在许昌留下了“来”“留”“辞”的历史古迹,分别对应白胡子关帝庙、许昌春秋楼、灞陵桥公园三处,这也是调研组此次寻访的重点。

白胡子关帝庙

白胡子关帝庙又称“土山关帝庙”。白胡子关帝庙的传说,源于明末清初《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屯土山关公约三事 救白马曹操解重围》内容的延伸:曹操非常爱惜关羽的才华,遣张辽前去招降。关公向曹操提出了“土山三约”,曹操答应后,关公决定带二位嫂嫂到许昌,夜宿许昌徐庄村。这一夜,关羽想:到了许昌,曹操万一不答应自己的条件怎么办?左思右想之下,关羽彻夜难眠,一夜之间愁白了须发。后来,华佗知道了这件事情,甚为感动,调制药方治疗关羽白须发,关羽这才恢复了美髯公的乌黑。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村内建庙供奉白胡子关公,故此庙叫“白胡子关帝庙”。

白胡子关帝庙现存三间正房和三间西厢房。房子的风格为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原地区流行的民居式建筑。庙宇旁边有四通石碑。

根据《河南三国文化遗存摄影集(许昌卷)》收录:一通石碑是复建时所立的功德碑;另外三通为清碑,分别是乾隆十一年菊月《重修三义阁火星殿暨金妆神像碑记》《重修地藏王菩萨暨金妆圣像碑记》,光绪二年岁次丙子仲春中浣敬立的《重修土山关帝庙大殿拜厦七星殿广生祠火神殿山门三义阁又创修太尉殿并二门垣墙暨金妆阎王并诸神像碑记》。

许昌春秋楼

许昌春秋楼景区位于许昌市中心,文庙前街中段,是一处明清风格的古建筑群。许昌春秋楼是全国唯一以“关宅”命名的关帝庙,是特殊的一府两院结构。该楼始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后经多次修葺,现存建筑为1995年修建。春秋楼原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后以“许昌文庙含春秋楼遗址”于2019年10月1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内有一座15米的关公坐像,也是目前最高的关公坐像。

春秋楼是“文关公秉烛达旦夜读春秋”和“封金挂印”典故的发生地,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十五回中有记载:“操欲乱其君臣之礼,使关公与二嫂共处一室。关公乃秉烛立于户外,自夜达旦,毫无倦色。操见公如此,愈加敬服。既到许昌,操拨一府与关公居住。关公分一宅为两院,关公自居外宅。”第二十六回讲述了关公封金挂印故事:“关公尽封所赐金银美女等,另居内室,其汉寿亭侯印悬于堂上。丞相所拨人役,皆不带去,只带原跟从人及随身行李,出北门去了。”这已经成为人们研究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许昌春秋楼也成为许昌代表性景区。

灞陵桥

灞陵桥景区位于许昌市建安区许继大道西段,内有清康熙二十八年所建许昌关帝庙,为三进院九进一阁。

灞陵桥遗址是关公典故“灞陵桥挑袍”发生的地方。《三国演义》第二十七回讲述了关公灞陵桥挑袍的典故,记载:“云长恐有他变,不敢下马,用青龙刀尖挑锦袍披于身上。”这个典故是关公忠义仁勇精神的重要佐证,是关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射鹿台

射鹿台遗址位于许昌建安区,属于许昌市市级文保单位。其源于裴松之为陈寿《三国志·蜀书·关张马黄赵传》作的注:“《蜀记》曰:初,刘备在许,与曹公共猎。猎中,众散,羽劝备杀公,备不从。”(《蜀记》晋朝王隐所著)

此次调研组在现场看到射鹿台地势较高,高约5米,占地1500余平方米。整个射鹿台遗址附近都是农田,被当地百姓以网围住,种植了葡萄。

张公祠

张公祠又称张飞庙、包公寨,位于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门道张村。该祠坐北朝南,主祀张飞和包公,东南紧靠汉魏古城,相传刘关张三兄弟曾在这里相聚留宿,共商匡扶汉室大事。

毓秀台

毓秀台位于汉魏许都故城西南隅、建安区张潘镇盆李村,距许昌城20公里。毓秀台台高15米,占地面积500平方米,是汉魏故城遗址在地面的唯一实物遗存。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迎献帝自洛阳迁都于许昌,毓秀台原是汉献帝祭天之所,相传关公在这里接受过封赏。

通过寻访关公圣迹在许昌的历史遗存,进一步了解关公历史足迹、传说故事、社会风俗、节庆祭典、民俗风物、信仰溯源和忠义精神等,有利于发展壮大“关公信俗”、传承弘扬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明长远发展,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与许昌专家学者交流座谈

为深入开展宣传“关公信俗”溯源活动,弘扬关公文化,展示爱国主义教育深刻内涵,8月16日上午,调研组在许昌举办“关公信俗”调查立档交流座谈会。汉魏六朝文学与文化研究专家马宝记,许昌市春秋楼文管处副主任甄伟,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杨保红,许昌市灞陵桥文管处副主任张广东,“关公网”创始人关志杰,关公文化专家学者、中国关氏后裔联谊会创始会长关新刚等参加。

会议围绕河南许昌市关帝庙及关公足迹遗址的分布特色、关公文化在许昌的发展、寻访调研许昌地区的“关公信俗”传播、发展的重要意义等进行。

会上,马宝记表示,关公文化在全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都非常大,许昌市最早在2000年、2001年就曾举办过关公文化节,后以曹魏文化为重点进行三国文化周的宣传,弘扬关公文化。关公在许昌的圣迹研究可以从三方面展开,分别是以《三国志》为代表的史料记载、以《三国演义》为代表的小说和以歇马店为案例的民间传说,可以看出关公当年在许昌生活和战斗的印记。

甄伟介绍了许昌春秋楼的特色及创建历史沿革,春秋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3A级旅游景区,既保留了清代建筑群的风格,又显示出了关公的尊严。许昌市每年都会举办“三国文化周”,也是以许昌春秋楼、许昌灞陵桥、曹丞相府作为主要活动举办地点展开。

杨保红指出,许昌关公遗迹和关公信仰纪念建筑(关帝庙、商业会馆)等关公文化遗存的占比比较高。在田野调查中曾统计,许昌的三国文化遗存有72处,独立的关帝庙或含有供奉关帝的庙殿有25处,占比达到35%。许昌的关帝庙有些虽然散落在乡村,甚至规模较小,但都保存完好,有专人看护、讲解,这充分反映了关公文化在民间影响之大。

张广东介绍,许昌灞陵桥景区蕴含了三大关公文化特点:第一,灞陵桥景区内的关公像建造处于改革开放时期,是国家第一批大型雕塑;第二,景区内关帝庙设有武财神庙,相传关公在许昌封金挂印辞曹操之时,设立账簿,将曹操赐予的金银珠宝按照“原、收、出、存”附一账册,他的记账形式对中国会计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同时这也蕴含了关公做人清白的寓意;第三,灞陵桥景区关帝庙立有一通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的碑刻《许昌灞陵桥重修关圣帝庙碑》,记载了当时祭祀时的曲谱“迎神曲”“送神曲”,颇为珍贵。

关新刚表示,从关公圣迹来看,许昌给关公文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具体体现在“文、义、廉、勇”四种精神品质上。第一,文关公:许昌春秋楼秉烛达旦夜读春秋典故,成为关公文武双全、允文允武的形象佐证;第二,义关公:许昌灞陵桥挑袍典故,关公的精神“忠义仁勇”,核心是“忠义”,关公身在曹营心在汉便是其忠义的体现;第三,廉关公:许昌封金挂印典故是廉洁关公的表现,通过关公在曹营拒绝恩惠,体现其廉洁的精神品质;第四,勇关公:关公离开灞陵桥、过关斩将的典故,虽然是艺术加工,但也是关公“勇”这一精神品质的集中体现。因此,许昌不仅是关公圣迹的重要构成,也是弘扬关公文化、关公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志杰介绍,许昌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关公是许昌最宝贵的文化资源。许田围猎、两院英风、夜读春秋、封金挂印、灞陵挑袍等一系列历史事件和民间传说,都发生在许昌。民间素有关公“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故里、镇守荆州、名成许昌”之说。运城市和许昌市都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都是关公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关公网”将持续关注和研究“关公信俗”,并将继续探寻调研许昌现有三国暨关公文化遗存72处中的25处关公遗址遗迹,包括关公留下的遗址遗迹、文学艺术作品衍生的遗址遗迹,以及关公信仰的纪念建筑物等。

“关公信俗”是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和共同记忆,对构筑民族共同体意识、塑造地域文化身份特质,具有深远影响。此次在许昌举办的“关公信俗”交流座谈会,是全面了解、汇集、挖掘、创新关公文化的重要活动之一。结合实地走访调研,大家充分感受到许昌丰富的关帝圣迹、浓厚的关公文化及当地“关公信俗”的发展脉络,为下一步研究关公文化、创新发展“关公信俗”、阐发关公精神,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