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之物须洁净

2023年09月13日

□贵翔

清代诗人、散文家袁枚创作的烹饪著作《随园食单》的“须知单”中“洗刷须知”和“洁净须知”,重点讲述饮食中的食品卫生。所谓洗刷之法就是要根据食材的特点、特性,把食材洗净,再进行烹饪,比如,燕窝要去毛,海参要去沙。作者还举出“若要鱼好吃,洗得白筋出”的谚语。而“洁净须知”讲的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厨师,要做到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还要防止吸烟的烟灰,头上的汗,灶上的蝇蚁和锅上的烟煤。切葱的刀,不能再切笋;捣椒的臼,不能再捣粉。

据《周礼》记载,周朝就有专管卫生和营养的“食医”。《黄帝内经》中强调健康的法则之一,即“饮食有节”。《吕氏春秋》亦载,“定量定时,不饥不饱,乃五脏之葆”,而过量摄取肥甘厚味,不但于健康无益,反而容易引发疾病。《道藏》载:“百病横行,多由饮食”“饮食不节则人元之寿减矣”。

那么,古代饮食卫生的具体表现有哪些呢?《论语》中的几个“不食”的提示,可谓其代表:“食饐(yì,粮食放时间长了)而餲(hé,变味了),鱼馁(腐败)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这里面提到: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或肉腐败了,都不能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能吃;产生不好闻的气味了,也不能吃。烹调不当,不可以吃。不是当季的食材,不可以吃。肉割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对,也不吃。这里面,后面的两处“不食”,可能显示出古人的过于“讲究”,前面几处都是我们今天饮食时仍要引起警惕的。

《随园食单》中的“洗刷须知”和“洁净须知”,则是在前人对于食物、食材卫生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厨房卫生、入厨卫生、操厨卫生,可以说是对古代饮食卫生理念的完善,值得今天的我们注意。

(《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