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
□应丽娟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39个教师节,也是我的第13个教师节。
这13年,是教育改革更迭的13年,也是教育理念不断创新的13年;这13年,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13年,是成长速度最快的13年,也是我从阅读中汲取教育智慧的13年……在一年一度的“教师节”这一天,我不禁“忆往昔,思今朝,向未来”,在教师节思考“教师”的概念和内涵。
何为教师
教师,百度百科解释为“以教育为生的职业”,并且这个职业是人类社会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一说到教师,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中国第一位职业教师——孔子”,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教育主张可谓经典,一直传诵并沿用至今。
今年4月,我和学校的老师一起共读了《<论语>里孔子的教育智慧》一书,观看了16集电视剧《孔子》,对孔子的成长及他的教育思想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知。“书籍+电视剧”的新型阅读模式,让书中的一些观点更加立体化。孔子的思想和主张,对我的自身成长及终身学习都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何为教师,我想,大抵就是如孔子般善学善思、心中有爱、眼中有生的老师。他懂得关心爱护学生,积极发现每个学生的亮点,并以鼓励引导为主,让学生优点更优。
有爱,才会关注学生的点滴变化;有法,才会想方设法服务好学生;有度,才能做到廉洁自律铸师魂。
教师为何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找一个只传授知识的老师容易,但遇到一个用自己行为、品性影响学生的人师,是很难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一辈子的,所以教书育人不是喊口号,而是要实实在在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教师为何?为了让学生考一个高分,进入理想的中学?这是必然的,但这个高分也一定是有水平的高分。记得我们校长最常说:“要用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效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我们学校也一直坚持“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为孩子一生幸福负责”的教育理念,抓深抓实教学教研,要求老师们不能只追求当下的高分,更要注重学生更高的核心素养发展,为孩子的中学、大学甚至终身学习打好基石,储蓄力量,厚积薄发。
教师为何?以培根育人为主旋律,旗帜鲜明要成绩、讲优秀,帮助每一个孩子找到适合自身的最精彩的人生道路,快乐健康成长。
教师何为
如何成长为像孔子那样深受学生喜爱的、培育全人的优秀教师,是新时代之问,也是新时代对教师提出的新挑战、新要求。
通过阅读《做研究型教师》,我知道了新时代的优秀教师不再是忙忙碌碌的知识搬运工,而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从小处着眼,研究教育教学的真实状况,用研究结果改变现状,在此过程产生的新的研究问题,再次继续研究……让教师不断走向更专业。
纵观众多优秀的教育家,细数之下不难发现,他们不外乎有这么几个好的习惯:
阅读习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教师最好的、最高效的修行方式。自来到现在的单位,就开始了我的职业阅读生涯。从个人自读,到参加共读,再到现在的参与共读设计,甚至尝试主持策划参与式读书会。这13年读的书可以说比上学时期读得都多、都深、都有质量。我再次捧书释卷,并且在阅读方面有长足的进步和成长。
反思习惯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常学常思才能常进步,教师要养成“勤于思考,及时总结”的习惯。这13年里,我也是在不断学习、反思中逐渐成熟起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方法、反思自己的成长点和突破点……在参加《爱与梦想》课程培训及后面一系列的绘本阅读、绘本专业书阅读中,尤其在共读了《同理心的力量》一书后,我对反思的认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只有时时反思,才能学会换位思考,才会有更强的同理心,才会更易于与人交流沟通,也更能及时捕捉到学生的点滴小情绪,及时引导解决,帮助自己和学生成为情绪的主人。“最好的教育,就是大家共同成长”,唯有学习反思,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写作习惯 记得我上小学时,最怕的其实就是写作,到了高中遇到了当时的语文老师,在老师的激励下,慢慢爱上了阅读,并开始尝试写“小说”。真正开始大量写作是在现在的单位,读写结合的激励制度让我从害怕写文章到模仿写,再到深度思考写。今年更是开启了“简书”记录日常模式,截至今天,已经连续日更251天,共计254篇文章,累计10.4万字。我坚信,量变才会引起质变,随时记录一天的心情和思考,也是一种与自己对话的方式。
健身习惯 这里说的“健身”可不是去健身房,而是有随时随地健身的意识。常年拿相机、坐在电脑前的我,肩膀、脊椎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如果再不注意活动筋骨,那就没有康健的体魄,又如何谈梦想的实现呢?我最喜欢的健身方式就是健走。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回想来校后教的一届届学生,他们的调皮、趣事、奋进、努力……一幕幕像过电影般浮现在眼前。忆往昔,师生情谊浓浓;思今朝,学习反思进步;向未来,迈步专业发展。
强教必先强师,教师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打造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从“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结合”到“四个引路人”,再到勉励广大教师要成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这些都对高素质教师提出了高位要求。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也是奋进的目标,努力提升自我,用生命影响生命,成就更多优秀学子,为教育事业贡献应有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