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26日
□席项
古人何时开始使用火?这要从远古时期说起,《太平御览》《淮南子》《拾遗记》等多部古书记载“燧人氏钻木取火”,才使生食饱腹的先民“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有了火,不仅解决了饮食问题,还能从“靠抖”到点燃篝火来取暖,也可用来照明。
并非什么树枝都易燃烧,所以用什么木取火很关键。战国《尸子》中记:“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这“五木”根据四时而定,如《周书·月令》就有“春取榆柳,夏取枣杏,秋取柞楢,冬取槐檀”的讲究,因春日榆柳易得,夏天枣树干燥易燃,秋日里柞树和楢树坚韧,冬天槐树檀黑耐烧。此外,冬季湿寒,人们便“夏多积薪,冬则炀之”(《庄子·盗跖》),提前储备好树枝干柴,以便冬用。
四季换木取火的过程也叫“改火”,《改火解》中说:“盖四时之火,各有所宜。”假如到了夏天还用春榆取火,“便有毒,人易以生疾”,所以人们根据季节、时令来选取合适的火种。苏轼有句“且将新火试新茶”,初春时节采下的新茶,刚好配上青翠的柳火烹煮。
从“新火新茶”也可看出,不同树木的火,适宜不同的功用。清朝《调鼎集》集前人用火之大成,在《火》章节中写道:“稻穗火:安人神魂到五脏六腑。麦穗火:主消渴润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饭,壮筋骨。茅柴火:炊者饮食,主明目解毒。芦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补药。”适合煎茶的火,茶圣陆羽认为要用“劲薪(谓桑、槐、桐、枥之类也)”,桑树、槐树等木材的火力强劲,能煎煮出茶叶的原生之味。而用来照明的火,非“松火”莫属。《清异录·器具》:“有智者批松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燃”,松树富含油脂,易燃但有气味,所以古人做饭最忌松木之火,恐扰了食物的滋味,但用松枝做成照明的火把是最好的,因油脂高,可以燃烧很久。松枝火把是古代最早的“火炬”。(《团结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