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这样心性下的文字

——写在宋利平《春华秋实》付梓之际

2023年09月28日

□李明珠

宋利平嘱我为他的新书写个序。他讲,三十多年的职业生涯行将结束,抽时间整理了自己的部分文字,择一部分集成一册,算给自己留个纪念。

利平的这种人生态度,我很赞赏。

对利平的了解,应该很早,不记得是什么时候了。只记得,有一次正好找老领导汇报工作,碰到利平。老领导说,这娃不错,人挺好,爱学习、爱钻研,喜欢写作,文笔很好。从此,我便有意无意地开始关注起他来。

老领导的介绍很中肯,很客观。

那些年,省行办着一报两刊,一报是《山西农金报》,两刊《农村金融研究》和《信用合作》,我还编辑着内部杂志《储蓄瞭望》。在诸多的文章中,经常能看到宋利平的文字,其文风朴实,清新淡雅,直叙到位,不拖泥带水,有时有点民国之风。

这次利平收集的文字大大小小有几十篇,分成六个部分:故乡的回忆、职业生涯的回望、有感而发的言论、金融业务的研究、率性本真的随笔、并州的杂记。篇目有大有小,文章有长有短。无论大小、长短,都充满了拳拳之情,充满了对家乡、对生活、对工作、对业务、对社会、对万物的深厚感情。

利平很谦虚,在自序中以非常谦卑的姿态感谢了所有人,感谢了工作三十多年的农行,感谢了岁月,唯独没有感谢自己。只是寥寥数字,不揣冒昧,以慰吾心。

每个人的家乡都是多彩的,都是根和魂。《最忆是故乡》,利平把这份情写透了、写活了。过去的农村生活多数是比较清苦的,但清苦中有着城里所没有的快乐。上小学时各有各的淘气事,身上的虱子、虮子,捅马蜂窝惹了祸的顽皮孩子;上学时一人一盏的自制小煤油灯,摘枣子,攒鸡蛋换钱,凭票买东西;割草、抬水、收麦、打场、摘棉花、灭虫害、灭禾鼠;护夏护秋,记工分、评工分;放焰火、打花鼓、热院子,放电影、看电视……每一个情节都很生动,栩栩如生。这些岁月情景如同一幅幅连环画,在他的笔下灵动地一一展现,如同一部部短电影,一幕幕地在眼前播放,在脑际涌现。

这种生动、灵动,没有切身的感受是写不出来的,没有真切的体会是写不出来的,没有深厚的感情和深深的眷恋也是写不出来的。他写得细致入微,连同小动物、小生物有时也纤毫毕现。尽管故乡于他已渐行渐远了,或许某些地方还略有生疏。但,这份深入骨髓的感情是不可替代、不会忘却的,如同鲁迅先生的百草园、三味书屋。

初期的职场,他撷取了两个时间段,一个是在万荣里望营业所的日子,一个是在平陆的岁月。里望营业所是他初入职场的第一站,很多都是全新的。生活是全新的,工作是全新的,人际关系是全新的。一切从零开始,万里长征第一步。这一步他走得好,走得坚实。他勤快、谦虚、好学,业务熟、管理严、人和善,所里其乐融融。他和乡镇各个信用站的关系也都理得比较顺。基本的业务,基本的技术,特殊的事情处理,他也经历了不少,有了很好的积淀和收获。

到平陆县工作是他的又一次挑战。从城区大行平调到县域行,各方面的挑战都很现实。我们上学时,课本上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故事就发生在平陆,利平也传承了优秀的品格: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安危无小事。老干部的福利待遇、职工车祸的事故处理、家属楼房屋的漏水处理等,都是大事。人的气顺了,一顺百顺,他做到了。做到还要做好,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这厚重历史的虞国,他深刻理解了郑板桥“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也做到了况钟《离任》所题“检点行囊一担轻,京华望去几多程。停鞭静忆为官日,事事堪持天日盟”。我想,他没有辜负这片厚重的土地。

有感而发的言论,是他数十年的积累,沉淀了很多深入思考。

我相信,其中很多早已转化,转化到了他的工作、生活之中,慎行之、谨选之、践行之。《承诺服务贵在实》《仅有笑脸还不够》《学会推销自己》《危机也是“充电”时》《“口号”要务实》《来个投诉“不作为”》《另一种忠诚》《富了也要讲节俭》《孩子,你行》《种地也要有资格》《“追星”的失落》《想象力也是财富》……每一篇都朴实无华,有些很深刻,有些很有见地。其中,不乏后来实践中人们已经体现出来的,这些不一定是受益于他,至少说明一点,他的思想具有可贵的先导性。他思考了很多东西,敏锐地捕捉到了很多现实问题,通过思考、求证、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想、独特的建议。对于这样的同志、这样的作风、这样可贵的品格,我们需要创造条件,营造氛围,给予鼓励与包容,给予信任与支特。

思想的火花,是他在不断实践中的业务研究成果。面对专业银行向商业银行转型时期的机遇和挑战,他提出了对诸多问题的思考。立足于新业务面临的发展策略问题,他拿出了自己的构想和实施的机制。对中小客户发展如何支持,他提出了一系列基于调研得出的意见建议。关于提高盈利能力、关于理顺思路搞存款转化机制筹资金、关于转轨中沉淀资金出路等问题,他也都拿出了有理有据、有方法有步骤可操作的对策。他还“解剖麻雀”,对特定行、特定信用社的盈亏增减、资金组织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洞幽探微“一棵树上为何结出两样果”。

纵马人生,除了职场,还有生活,除了柴米油盐,还有诗和远方。

利平三十几年心系工作、专注事业的同时,不忘探索传统文化的美好,礼赞祖国的大好河山,歌颂人生的真善之美。《白云边》《观龙门石窟有感》《壶口观瀑》《津门行》《看春游“圣天湖”有感》《游凤凰谷》《关于民歌》《看见春天》《李鸿章与电讯业》《毛家山:一段尘封的记忆》《誓为家乡添光彩》《水峪口》《风物流变乡村广告》《探访虞坂古道》《乡村牌楼》《平陆岁月》《一方茶》等都是率性本真的随笔,笔落花开,荡涤风生。这些文章看似信马由缰,其实天高地阔、思想无边,充满了人生的哲理、智慧和美好。

寓居并州三载有余,除了工作,最不缺的是一个人的独处,独坐幽篁,独思独悟。利平零零碎碎地把三年多来的随笔随记积累下来,择选其中一部分放了进来,有他的深思,有他的关注,有他的忧思,更有他的赤子之心。楼前的丁香花开了,给岁月增添了阴凉和缤纷。被抛弃的吊兰,一旦有人照应了,立马生机盎然。简陋的培训客房,洗不了澡的尴尬,学习教育活动中的忧国忧民,健步走的乐趣,旁边小区跳广场舞的老太太,院里的几片绿地,围墙边的一排大白杨,有关竞聘好像又无关竞聘的事,加班的矛盾,种树,院里的保安……点点滴滴,皆入襟怀。往事随风,往事并不如烟。所有的磨砺,都在纷繁的岁月中逝去,都在指间流走,沉淀在心底的唯有云淡风轻和通透。

大量的工作文字,他没有放进来,是对的,只有这些文字才属于自己。本地报纸用一个整版对利平进行访谈,细密的文字,标记着他向上攀登的路途。写到他一个昼夜一口气读了三本小说,写到他勤工俭学,写到他读《孟德斯鸠法意》等,这些都是他真性情的体现。

时光有尽,思想无涯。宋利平的这本书虽不是大家手笔,但可说是智者之言。希望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欣赏这样心性下的文宇。

是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