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09日
□赵文新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提到的“谢公屐”,即指南北朝时期诗人、旅行家谢灵运为登山而改制的登山鞋。
《南史·谢灵运传》记载:“登蹑常著木屐,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谢公屐”改制的是鞋底,而在北京市延庆区民间,有一种改制鞋尖的登山鞋——牛鼻子鞋,因其坚硬叫“踢死牛鞋”,据说由外传来的叫“侉鞋”。延庆(东南北)三面环山,山高路陡,牛鼻子鞋主要是男人穿,从事打柴、放牧、采药等农活,因增大鞋头的受力面积而安全、耐磨。
笔者到延庆辖区张山营镇辛家堡村进行非遗普查,看到80多岁王书恒老人做的女工活儿。她从包袱里拿出自己做的牛鼻子鞋。
王书恒介绍,牛鼻子鞋是在鞋底前面多做出一个三角形,上翻到鞋帮,用纳针缝上。再从鞋尖到鞋口做两道沿口的绲边,上翻部分形状像收拢的“八”字,更像牛鼻子,因此得名。做鞋的步骤与普通布鞋基本一致,剪制底样、缝制衬里、剪裁鞋帮、穿针纳线、绱帮连底、楦子正鞋等,但比做普通布鞋复杂,费料费力,是做普通鞋工料的一倍。
做鞋关键一步鞋底绱鞋帮,普通布鞋是反绱,即鞋底、鞋帮都是里面朝外,缝好后整体翻过来;牛鼻子鞋绱鞋帮时需要正绱,因为鞋帮、鞋底特别硬,反绱翻不过来。正绱鞋帮,最考验做鞋人的手艺,针脚的大小、距离的长短、用线的松紧,都清清楚楚地呈现在鞋面上,一针一线都特别用心。这样做出的鞋,看上去美观,穿进去舒服。做成鞋后,将鞋楦子塞进鞋里,撑起鞋帮,让鞋里面松软宽绰一些。
为什么牛鼻子鞋也叫“侉鞋”?侉,指口音不同于当地通行语音。鲁迅《朝花夕拾·琐记》:“仍然自己不觉得有什么‘不对’,一有闲空,就照例地吃侉饼,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论》。”文中的侉饼,即指不是绍兴本地而是安庆的饼。“侉鞋”,也属于这种情形,是从外面传到本地的一种布艺。
为了秋冬季节穿着暖和结实,与牛鼻子鞋绝配的还有高袎(yào)袜。高袎袜,是手工缝制的白布袜。袜底用布包上袼褙纳线,做成鞋垫样子。再用白布在鞋垫周围缝半尺高的腰,像现在高筒靴模样。为了美观,在袜底向外的一面绣上如意等图案。高袎袜厚底、高腰,穿在牛鼻子鞋里,纾缓了鞋内里的硬邦,走路或劳作更加舒适、跟脚。
(《科普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