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1日
孩子的健康成长牵动每一个家庭。相比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影响同样深远。有调查显示,随着学习压力、成长环境等变化,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正出现低龄化趋势。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今年的宣传主题确定为“促进儿童心理健康 共同守护美好未来”,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身心成长和人格养成的时期,心理更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除了生理因素外,成长环境、父母关系、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交往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一系列研究表明,过大的压力会诱发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如果家庭和学校教育只重视学业的单一维度,忽视对孩子热爱生活、理性平和、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等精神品质的塑造,也会让孩子内心的弦越绷越紧。
给孩子心理松松弦、减减压,专业化认识不可或缺。专家指出,儿童青少年时期形成的一些心理健康问题,有可能伴随终身,如果恶化还会进一步导致精神障碍。这不像简单的感冒发烧,“扛”过去就好了。因此,家长和老师需要多了解一些心理健康知识,多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变化。在考试、升学等儿童青少年成长的重要节点,注意观察孩子的生理、情绪、行为、学业、人际关系等重点变化,恰当处理情感等关键因素,必要时还可向专业人员求助。
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事关民族未来。影响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来自多方面,积极应对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减轻青少年儿童的心理压力。
近年来,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工作已经纳入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综合治理范畴,相关部门设立了国家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防治中心,开展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探索覆盖全人群的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和工作机制。今年4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把加强学生心理健康工作摆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位置。
多方协作,综合施策,呵护好童心,才能让一代新人更健康成长,守护好民族未来。
新华社北京10月10日电
□新华社记者
董瑞丰 顾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