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16日
□陈晓鹏
万荣县城东岳庙内有一座飞云楼,备受关注,让万荣人无不引以为傲。近几年,短视频异常火爆,网红博主、古建爱好者纷纷打卡飞云楼留念。
对于飞云楼,我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万荣飞云楼的短视频我看过很多,从众多博主的角度了解到了飞云楼的前世今生。陌生是因为,直到今年9月,我才第一次踏进东岳庙,走近飞云楼,感受飞云楼榫卯结构所散发出的岁月斑斓!我个人觉得,万荣人对飞云楼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是复杂的。
万荣籍作家杨星让老师,有一篇文章名为《抱憾飞云楼》,讲述他小时候第一次登上飞云楼的难忘经历,以及后来又去了四大名楼的切身感受。文中,他感叹飞云楼是巧夺天工般纯木的榫卯结构建筑,与后建的四大名楼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却因为没有流传下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供后人传颂而鲜为人知,即使飞云楼所处位置离王勃、王维、王之涣和柳宗元等文学巨匠的祖籍地都很近,但却没流传下来一句半句传颂的诗句。
万荣中学有位语文老师,读了杨老师的《抱憾飞云楼》后,有感而发写了文章《庆幸飞云楼》。文中这样说道:正因为飞云楼没有文人墨客题诗作赋,才让飞云楼的关注度没那么高,才躲过了战火的侵蚀,得以保存至今,以此刷新现代人对纯木榫卯结构的认知。
中国有句古话叫“高手在民间”。作为一名“90后”万荣人,我在很大程度上相信,飞云楼是由过去万荣县城周边的木匠师傅们建造而成的,我相信家乡有这样的能工巧匠。当看到万荣籍市级非遗传承人老许复刻飞云楼的短视频,我更坚信我的直觉是对的。通过媒体,我了解到老许是按照10:1纯手工“复刻”飞云楼,历时两年,目前已完工。这既是老许作为万荣人的情怀,也是老许工匠精神的集中体现。
我有一位从事古建的好友,72岁的严老先生,有次见他在朋友圈更新了一幅古建手绘图,简直不敢相信。看着他一笔一画绘制的效果图,我不禁感慨民间艺人对技艺的精益求精。
驻足仰望飞云楼,瞬间感觉它就是如老许、老严般的万荣手艺人,传承着最精湛的技艺却从不吹嘘,默默无闻,在风雨中坚守着那份执着。
其实,在万荣境内,仍有许许多多民间艺人,同样恰似飞云楼。如,红白喜事上伏案写对联的老者,他们的书法功底不见得就比专业书法家差;又如,吹唢呐、拉二胡的乐胡班,不见得就比正规乐队差……可能他们也缺少机会,就如同飞云楼缺少诗词歌赋一般。
飞云楼是我们万荣的骄傲,更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至此,我还是想重申自己的观点,飞云楼最有可能就是匠心独运的万荣民间艺人所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