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存钱罐叫“扑满”

2023年10月18日

□中钱博

古代的存钱罐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扑满”,即现代储存钱币的陶罐。汉以前称之为“缿”,自汉代始称“扑满”,有别称“悭囊”“积受罐”。

“扑满”的称法最早见于汉代刘歆所著、讲述西汉长安杂史的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书中这样写道:“扑满者,以土为器,以蓄钱,有入窍而无出窍,满则扑之。”这段话详细描述了汉代扑满的材质、外观和用途,即所谓扑满,以陶土制成,用以存钱,器身上只有入口没有出口,等到装满后,便打破之将钱取出。“满则扑之”,所以得名“扑满”。由于扑满属于日常生活用器,较少用于随葬,且具有满则扑之的特点,因此出土实物比较少见。

1998年,出土了一个陶制扑满,现存于福州市博物馆。此扑满为粗砂黄陶质,通高10.7厘米,腹径12.7厘米,底径8厘米。器形丰满,外观近似球形,顶部呈圆弧形,圆鼓腹,近足部开始内敛,平底。上部开一狭长形缝投币孔,投币孔长3.5厘米,宽仅0.3厘米。底部有一取币孔,长3.5厘米,宽1厘米。器身隐约有一圈圈的弦纹,可知它是由轮制而成的,器物制作工艺工整。扑满是伴随着铜质圆形货币的出现而产生的,或可追溯至战国晚期到秦朝,其出现可能与当时的钱币立法有关。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关市律》中记载:“为作务及官府市,受钱必辄入其钱缿中,令市者见其入。不从令者,赀一甲。”指当时商贩在市场上销售,收到钱款时必须当众投进“钱缿”里,散市后将其倒出,以便官吏统计收税,违者罚款。这个“钱缿”,即是存钱罐的雏形。古人用“扑满”存钱的同时,也从中得到警示,正如唐代齐己在《扑满子》中说:“只爱满我腹,争如满害身。到头须扑破,却散与他人。”(《株洲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