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0日
□纪习尚
“卧游”,就是通过观赏别人的游记或画作,靠脑补达到实地游览的效果。躺在家里,古人拿什么卧游?
第一样利器是绘画。笔墨丹青,取于景而胜于景。明末清初画家程正揆“少从董其昌游,故颇工于画”,他从39岁起,决心创作《江山卧游图》系列图卷,共绘制了五百多卷,将无数自然美景呈现在笔端。据当时的名士王士祯记录,这些图卷都流传在民间,王本人也收藏有两本。可见,当时社会上对“卧游”画册的需求很大,一些专业画家也针对这种新消费形态,有意识地进行了创作。
第二是游记。在汉字构筑的空间里,游目骋怀。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唐代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些都是我们读书时的背诵篇目,古人又怎么会没有凭此“卧游”过呢?
如果觉得单一景点的游记过于零散,古人还有城市旅游指南。比如宋代《东京记》描绘了开封宫城、旧城、新城的景观,“宫殿、官府、坊巷、第宅、寺观、营房均次第记之。”明代有一本《帝京景物略》,读者可以跟随作者的脚步,遍览北京的风景名胜、风俗民情。
更有汇集全国名山大川于一书的垂直类旅行导览,如明代的《游名山记》四卷,囊括了华山、嵩山、终南山及江南等地名山的纪游。
第三是奇石假山。山远路阻,为什么不把景色移入庭院,与它日夜相伴?古人真有这么做的。《西京杂记》载:西汉富翁袁广汉曾经在山下修筑园林,“激流水注其内,构石为山”,又在园中放养了“白鹦鹉、紫鸳鸯、牦牛、青尼”等珍禽异兽,极尽奢华,据说这是假山之始。明代《五杂俎》说:“假山之戏,当在江北无山之所,装点一二,以当卧游”,将“卧游”和假山串联了起来。不过它说的也有片面之处,北方平原地区固然需要假山作为卧游之资,但江南的苏州,也有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等名园,假山既多且精,不输北方。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