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3日
◀规模化种植
◀精细化管理
□记者 景斌 杨洋
“咱的苹果7月下旬就上市了,8月中旬就卖完了。”10月18日,走进位于临猗县北辛乡卓逸村的苹果“三新”技术示范基地,基地负责人王海峰笑着说。
金秋时节,当一些晚熟苹果还挂在枝头的时候,王海峰已经修剪完苹果树枝,“马放南山”了。
王海峰经营的200亩果园,是运城“三新”果园的典型代表之一。
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南果”发展战略基点,打通关键堵点,突出“特”“优”品牌,通过实施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主要内容的果园改革,奋力推进品质果业、品牌果业、诚信果业,着力发展绿色果业、健康果业、幸福果业,果业蹚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
新品种,是根本
为破解老果园不能直接更新重茬栽培的难题,我市果业从“根”做起,对苹果产业进行“大换血”,让果农“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能见效。
作为运城苹果主产区之一的临猗县,早在2020年就通过招商引资,与临猗县领航达果业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引进北京市林业果树科学研究院的新技术,建设了国家级苹果脱毒壮苗繁育基地,围绕“抗重茬、双脱毒、免套袋、少拉枝、宜机化、早丰产”这一目标,培育果树新品种。
据临猗县领航达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负责人介绍,“一抗双脱”即砧木抗重茬、砧木和品种脱毒。“一抗双脱”快繁育苗科技含量高,应用最新脱毒方法脱除苹果花叶、锈果、绿皱果、褪绿叶斑、茎痘及茎沟等主要病毒。苹果硬枝扦插技术在全国实现突破,幼苗成活率达到90%。
王海峰就是新品种的受益者。2020年12月,他流转200亩土地,栽植优良新品种“大卫嘎啦”“信浓金”“美味”等。
“我们的果子能卖上好价钱,就是沾了苗的光。”王海峰说,“根强果自然好。”
如今,我市正全力推进新品种育苗和栽培工作,不断优化区域布局、提升果品品质、推广新品种、发展特色果品,实行差异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技术,是保障
置身王海峰的果园,可以看到,在水泥柱与钢丝绳框定的“方阵”里,一棵棵苹果树挺拔矗立、场面壮观……
该示范基地采用的是现代苹果矮砧集约栽培六大核心技术,即以高纺锤形树形为主的简化修剪技术,以生草覆草为主的生态果园建设技术,以滴水灌溉平衡(配方)施肥为主的水肥一体化技术,以机械施肥除草打药为主的宜机化管理技术,以绿色防控为主的病虫害防控技术,以药剂疏花疏果及果实免套袋为主的简约栽培技术。
“每亩栽植约170棵苹果树,今年亩产2500公斤左右,每亩收入万余元,质量和价格都有看头。”王海峰说,“明后年进入丰产期,收入就更高了。”
在王海峰看来,果园发展有效益、有潜力,全靠着这些新技术。
近年来,在新技术的应用上,我市强化生物技术、设施技术、信息技术、加工技术的集成应用和示范推广,致力于推动零散技术向配套技术转变,形成标准化配套技术。特别是积极培养一大批技术“二传手”,组建全市技术服务团,深化和院校合作,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对全产业链进行全方位技术培训。
果业发展,正逢其时。“要围绕‘南果’平台战略,继续加大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加快老果园改造和10万亩标准园创建,推进现代果业果园高质量发展和农民增收。”市果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说。
新模式,是趋势
“行间可行车,株间能过人;远看一条线,近看一座塔;手可握主干,苹果连轴转;三年可优产,赚钱又养眼。”聊起自家果园,王海峰说出了这一顺口溜。
这一顺口溜形象地道出了该示范基地运用的“新模式”,即采用品种和砧木双脱毒大苗建园,宽行密植,通风透光,便于机械化作业,实现了省水、省肥、省力、省地,可以达到“一年栽树,二年挂果,三年丰产”。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广果园生草制、果园机械化、果园简化管理、无人机植保技术、果园水肥一体化技术等,新模式的运用,劳动环境的改善,管理的省力化、集约化,不仅提高了苹果的产量和品质,还解决了果园日趋紧张的“用工荒”问题。
王海峰告诉记者,果园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这样就可以把果农从繁重危险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这也是果园今后发展的趋势。
透过王海峰的“三新”果园,人们看到运城果业正阔步迈入一个新时代。放眼河东大地,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为特色的果品产业示范基地“星火燎原”,“绿色化、标准化、特色化、优质化、融合化”的区域特色初具规模。广袤的田野上那一片片“特”“优”新果园,播下了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市果业发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如今在运城,这样的“三新”果园已有200余个,总面积过万亩,因其挂果早、易管理、效益好,成为引领运城果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引擎和标杆。在第七届山西(运城)国际果品交易博览会上,一个重要议程就是邀请专家重点论证运城果业高质量发展“三新”模式,致力叫响轻简化、集约式管理模式,让“运城模式”推广在本地、影响到全国。
记者 张国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