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5日
▲《长思远谋·五卷集》书影
□冯英伟
运城市档案局和运城市档案馆联合出品王长远100余万字的《长思远谋·五卷集》大型图书,作为总策划,我既感荣幸又倍感压力,自感班门弄斧,关公门前耍大刀!1991年,我在县委机关任报刊收发员时,对王长远就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拿笔杆的文化人。
三十年的忘年交
由于工作原因,我和长远先生关系甚密。他曾参与编著完成《商机创造》,随后为海鑫钢铁、银光镁业、森特煤机等企业策划了一个个成功案例,印象中的他又多了一个“经济学家”标签。
后来工作中耳濡目染,我在他身上学到了执着精神、创新观念、创意技巧。他年岁和我相差三十,我们是不谋而合、一拍即合、志投意合的忘年交、君子交,也许是善创意、爱策划、“拿笔杆”的共同特质,成为我们友谊长青的吸引力法则。在我眼中,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文化大家”“策划大师”,也是闻喜一位高级优秀人才和知识分子。
忠守江山是人民,书丹人民是江山
长远先生系抗日英雄王寿山之子,红色革命后代,伴随着新中国成长。他善思多谋献计有策,永远奋进在不负韶华的人生路上,时时处处心系人民群众,策划发展路径,书丹红色江山,雕刻英雄人生。尤其是近年来,我们与他合作编研50万字的《红色档案故事·闻喜篇》,他发掘200个红色故事“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折服了我。今年1月12日,市档案馆和闻喜县委联合举办了《红色档案故事·闻喜篇》出版座谈会。该书领衔作者正是王长远,书中讲述了闻喜籍老一辈革命家柴泽民、席荆山、金长庚等,在闻喜一带开展革命斗争的英雄事迹,开创了运城十三县(市、区)之先河。市档案馆和闻喜县委联合向他赠送了书法作品中堂联,内容是:“忠守江山就是人民,书丹人民就是江山。”中堂内容:“逸群绝伦大智慧,铁血铸魂树丰碑,赤胆忠心留青史,笔耕不辍写春秋。”
小车不倒尽管推
值得一提的是,王长远先生把他出版的200部图书全部无偿捐赠给了市档案馆和闻喜县档案馆,其中近一半是红色人物传记。这200本书摞起来,大大超过了他本人身高。这200部书,马拉松式的接续奋斗烙印熠熠生辉;这200部书,凝结了他几十年的心血历程和艰辛执着;这200部书,就像一片智慧的森林,每一棵树上都挂满了闪耀着智慧光芒的金钥匙;这200部书,就是涑水河畔筑起的一座蕴含真理、哲理、道理的金字塔;这200部书,就是人生励志的精神家园和传承红色基因的金色纽带,给读者以满满的正能量。
峥嵘岁月、沧海桑田,年近八旬的他依然精神矍铄、信心满满。他整天钻进稿纸和图书堆里,甚至雪天滑倒摔伤,手臂缠着绷带还不丢下笔,传递出一种“小车不倒尽管推”的英雄精神,受人敬仰。
创作永远在路上
半个多世纪以来,他长年累月不计成本地奔波在策划创作路上。他情系“三农”一线惠顾民生,为农业丰收献计献策,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为农民幸福提供对策;他情投企业经营上门帮扶,建立一整套企业外交新学科,提出一道道商机新理念,挖掘一个个企业逆境出英雄的新典型;他关注县域发展,目光超前;他较早提出县域经济新概念;他谋划出人才经营经验,千里迢迢北上南下采访红色人物,千辛万苦挖掘红色资源,不惜千言万语交流红色心声;他策划出闻喜首家农村廉政文化教育馆,充分挖掘闻喜优秀传统文化,参与策划《闻喜文化大典》,编纂出《中华魂·英雄中国》丛书十三卷、《中华魂·道德中国》丛书十卷、《名言中国》系列丛书十八卷;他情倾史志事业求真务实,主笔编纂出《中国共产党闻喜历史(第一卷)》和《闻喜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部门行业志书十几部。
就在近期,他全身心投入我们谋划编撰的《闻喜外事红色人物巡礼》,决心要继续树标杆、填空白。
为长远先生画像
王长远同志以对党忠诚、热爱祖国和人民的情怀,时刻紧握饱含真善美德、雕刻历史页码、塑造红色精神、筑基英雄丰碑的笔杆子,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作出了贡献。他所策划的百余部经典文案,可作为其他行业借鉴的宝贵经验,他出版专著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的成功人生亦是我们年轻人努力的方向。
纵观长远先生几十年来为组织、为集体、为百姓,谋划、策划、规划的文案课题,林林总总、数不胜数,然对自己却言之寥寥,正如“铁匠门上无关,木匠门上无栓”,由此编纂《长思远谋·五卷集》,亦是补长远先生本人的空白。这便是我们策划编纂王长远著述评传《长思远谋·五卷集》的初衷。
作为市档案馆正式出版的大型图书,我们要向国家档案馆和省档案馆报送,向全省11个市档案馆赠送,向运城市所属各13个县(市、区)档案局(馆)发送,向运城市重点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赠送。这部书还要走进运城市区重点学校、图书馆、河东书房、河东驿站、运城机场、运城高铁北站等公共场所,和之前我们编纂出版的《存史留档 资政育人》《运城红色档案》《红色档案故事·闻喜篇》组成运城档案文化“四部曲”联袂走出去,作为运城档案重要编研成果和金字招牌在省内外互动交流。
王长远的200部图书多数是红色题材,是他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的见证。他把退休作为创作新起点,成立了“王成远工作室”,组织当地10多位文化人,从事红色人物传记创作,结下了丰硕成果。
这就是长远印象,这就是印象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