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7日
▲22年的心血,一朝付梓。
▲杜流程每天都会整理工作室的先驱雕塑
◆本期嘉宾:杜流程,男,61岁,作家
一部为河东革命先烈树碑立传的鸿篇巨制——66万字的《嘉康杰》2021年出版,其青少年版《嘉康杰经典故事100例》不久前问世。在青少年版的新书首发座谈会上,作者杜流程谈起作品问世之艰辛,数次潸然泪下。
第一本书的问世距他立下弘扬革命先烈嘉康杰伟大精神的初心,已经过去了22个年头。
22年内,长达14年全国各地1800多人次的采访与记录,海量文献的搜索与阅读,一大麻袋采访笔记的排序及梳理,写作期间的宵衣旰食、穷尽心智,筹拍过程的艰辛与屈辱,信心重拾的勇气与坚持,他孤独守护,甘苦自知……
两部专著如同老杜“怀胎”经年始终难产的孩子,一朝卸下,如释重负。
不久前一个平静的下雨天,在老杜工作室里,谈起那漫长的创作过程,老杜点燃一支烟,吞云吐雾中,眼神渐渐缥缈起来——
一定是种特别的缘分 让我余生与他不离分
1999年,我还在运城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做采编工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部里做了专题策划,我以编导身份和摄像一同到革命老区夏县韩家岭采访,报道河东革命标杆式人物嘉康杰。
我从来没有想到,那一次的采访,竟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清楚记得那次是在烈士早期革命的主要活动地韩家岭采访,见了很多嘉康杰事迹的亲历者、见证人。他们口里的嘉康杰是那么的具体、真实,有血有肉,如同我们特别熟悉的老邻居,却又伟大到高山仰止。采访中,不少年事已高的老人回忆起嘉康杰孩提时代穿着新棉裤出门,见到穷人家孩子穿得破就脱下换给人家,一天换出去自己6条新棉裤;回忆起他焚烧田契开仓放粮、开办中学广招平民子弟,对穷苦百姓无私资助、浴血奋战、舍生忘死;回忆起他为了创办学校花光原本丰厚的家底一贫如洗,以至于被暗杀后穷到买不起一副薄棺材,不止一人失声痛哭。他们对先驱感情的真挚让我大为震撼。
采访结束,在我们启动汽车将要离开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呆了:十几个老人拥到车前面不走,流着泪央求我们一定要把嘉康杰的故事写出来,他们的原话是:“谁能把嘉康杰的故事写出来,谁就是我们韩家岭世世代代的大恩人!”
那一刻,我笃定一个念头:以电视连续剧的形式,让嘉康杰的光辉形象重现荧屏,让河东的红色基因得以传承。
经常有人问我,你不是夏县人,与嘉康杰毫无关联,也不是专业作家、编剧,为什么给自己揽这么个“大活”。换言之,就是说我多管闲事、不自量力。
我只想说,是的,我就是一普通老百姓,但同大家一样,我们都深受共产党和革命先烈的泽被,没有镰刀锤头鲜红党旗的引领,没有嘉康杰这些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和前赴后继的牺牲,我们何来今天的安宁和幸福?
我崇拜嘉康杰,热爱嘉康杰,所以要写好嘉康杰!这何尝不是一普通老百姓对共产党的真热爱、真跟随、真歌颂!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笑我何求
从那时起,我开始着手搜集和整理嘉康杰的史实资料,没想到,这个过程竟长达14年。
其间,我的工作屡有变动,但对先驱伟大事迹的搜集却未曾停止。
14年里,我天南海北地跑,先后采访了1863人次,累计行程20多万公里,开坏了三辆汽车,花费上百万。
曾经有一次,在夏县泗交一个村采访回来的路上,由于坡陡弯急,车子冲出路基,前半截悬到峭壁上,多亏底盘着地,我才捡回一条命。
这个阶段,我一直在思考:嘉康杰的光辉形象,究竟该是什么样?什么样的嘉康杰,才会吸引和打动人们的内心,引发强烈的情感共鸣,继而在春风化雨中起到一定的教化作用?我想,最为重要的,就是带着真情实感,沉浸于20世纪波澜壮阔的年代,对主人公进行深入地研究、深刻地解读、准确地把握,这样,才有可能是艺术地再现。
于是,我查阅了海量的文献史料,记了大量的笔记,以期把先驱的事迹融入宏大的历史背景中。
过程之苦,无以言表。但梦想激荡,我甘之若饴。
2013年10月27日,我正式动笔。在写作的半年多时间里,我没有歇过一天,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我总是在所有人都下班之后,一个人在办公室里写到九十点,十一二点。我深陷其中,穿越到了那个兵荒马乱时代,共情于先驱那磅礴的民族情怀,时而踌躇满志,时而着急焦虑,时而暗自垂泪,总是忘了吃饭。2014年大年初一下午,我又开始写,一直写到大年初二凌晨一点。
2015年4月26日下午,同事打电话让我去帮他孙女拍照,而当时的我还沉陷于剧情当中无法自拔,在西花园拍照时恍惚中跌下台阶,脚踝骨折。
第二天,我依然拄着双拐来到办公室,于深夜完成了最后的章节,次日才去医院打了石膏。
也是这一年,我遭遇了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剧本完成后的半年内,我四面八方寻找投资方为拍摄筹资,从开始的踌躇满志到渐渐的战战兢兢,再到后来的自我否定、怀疑人生。
梦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压迫得我无法呼吸。面对无法破解的筹拍资金,我常常睁着眼睛到天亮。
这一年,我53岁,有生之年最灰色最难捱的一年。
这一年,我失去了味觉,不能自主睡眠,我的世界没有了色彩,目之所及全是灰色,走路像是踩棉花。在太原,我被诊断为重度抑郁。
我想大声呐喊,让这声音响彻宇宙,但我发不出声;我想启开人们尘封的记忆,再现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我想让先驱的光辉形象,通过荧屏再次鲜活起来,感召和激励更多的后来者;我想完成今生这最大的心愿,从而余生无憾……
我宁愿,今日成,明日死!
与先驱沟通,
我重获坚持的力量
这一年冬天,我驱车来到烈士的安息地——夏县胡张乡其毋村村东南的嘉康杰烈士墓园。
面对前方五角楼下烈士的铜像,我驻足凝视,那么熟悉,那么坚忍,那么可亲。深鞠三躬后,走到后面墓地。点燃一炷香,泼洒三杯酒,又是三鞠躬,缓缓沿坟茔绕行一周,我泪流满面。
之后,我徒手刨开坟茔东侧刺槐和冬青之间的冻土,将密封好的剧本埋进去再覆土压实,以告慰英灵。
数九寒天,遍野果树杳无人迹,没有一丝风,暖阳正在驱散冬的寒冷。久久伫立于墓前,地上的我和地下的先驱,有了一场灵魂的沟通。
我说:“您知道吗?我这是第二次来看您了!今天我把剧本带来了,就放在您身边,您不累的时候,就看看它,一同回顾那难忘的岁月!”
迷蒙中,我看见黄土下先驱的眉头皱了皱,嘴角动了动,似乎心有所动。
瞬间,我周身再次充满力量。
“不懂他的人笑话他不是聪明人,为了所谓梦想心无旁骛开足马力往前冲,撞了南墙不回头。懂他的人佩服他爱得纯粹,爱到一根筋,不受世俗的羁绊。”
这是我一个朋友在一篇散文中对我的描述,我看得泪流满面。
我是土崖上的一棵草
生而卑微却胸怀广阔
2018年年底,我连着做了两场手术。
很多人说我是心气太高被梦想压垮了。孩子心疼我说:“爸,您为了这部剧本不觉得心力交瘁吗?为了它,您失去太多了,时间、精力、仕途、健康。生活还要继续,有些东西太虚幻,我们捕捉不到,该释然的要释然,换个心境吧。”
手术前夜,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我在想,有梦想于我而言,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身为小人物却不甘做个小人物随波逐流享受世俗的快乐,偏偏有太大的梦想,折腾自己,连累家人。
但很快我又想通了:明日天若收我,我便坦然而去;若念我梦想未圆、事业未竟、对尘世难以割舍,开恩留我,我定当爱我所爱,初心不改,砥砺前行!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在全党全国深入开展。一些领导和挚友劝我,拍电视剧时间太长,应先把剧本转化为传记,以图书形式出版,为运城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一部好教材,也算作是向建党百年献礼。我欣然接受这个建议,再次满血复活,投入了创作。于是,便有了第一部书的问世。
22年的心血,我把它交给读者品鉴,交于历史评判。
聊以自慰的是,随着图书的发行及热销,我以运城市委讲师团宣讲专家的身份,开展了近百场嘉康杰红色文化进党政机关、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四进”义务大宣讲,在喜马拉雅平台做了有声书,还拍摄了5部嘉康杰微电影等。其间,接受专家学者及读者建议,我又创作了《嘉康杰经典故事100例》青少年读本,并于日前出版发行。
好多朋友问我,你的两本书都出版了,反响也不错,你开心吗?满足吗?
我说,不满足,我是为出书而出书的吗?不是。我的初心是让河东革命先驱嘉康杰的光辉形象在荧屏上呈现,让河东的红色基因得以传承。距离这个梦想,还有一段路。我已61岁了,时不我待。
我想,我大概就是土崖上的一棵草,生而卑微却胸怀广阔,哪怕风吹日晒,哪怕岁岁枯荣,只要一息尚存,也要为大地添一叶绿!
□记者 李婉玉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