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爱的规则

2023年10月28日

□杨黎明

似乎每个父母,爱孩子都胜过于爱自己,都希望他们能幸福美满地度过这一生。但实现这一愿望的前提是,你得从现在起,有计划、有规则、有底线地爱孩子。帮助他的内心世界,建立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规则。

随着孩子一天天地长大,他从五彩缤纷的外部世界摄取的养料逐渐增多,甚至多到其自身无暇顾及。这些被搜刮进其内部世界的养分,需要按一定规则排序分类,才能有效地为其所用。可是,这些养分不会自动排序分类。孩子自身主观上也不具备分类的能力。因此,这就有赖于父母帮助他们的世界建立规则。

父母的核心任务并不是帮助孩子“制订”新的规则,而是帮助孩子理解这世界已有的规则,并践行、坚持这些规则。这个帮助孩子理解规则、践行规则,并坚持规则的过程,说白了就是植入有益规则的过程,让规则在孩子的世界里,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被动植入到主动吸收。这个过程的开展,主要集中在“家庭”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场所。换言之,“家庭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帮助孩子理解规则,践行规则,植入规则,并坚持规则。进而最终实现在孩子的内心世界:建立规则。

我们总是听到很多家长抱怨说自己的孩子多么任性、不听话、不懂事。事实上并非是这些孩子有多么骄纵,而是这些家长自身太没原则。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原本是这些家长自身无硬核,却抱怨孩子太“软”。家长“滥爱”表现,即是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地盲目给予,使孩子的内心永远处于随性、无序的混沌状态,其后果可想而知。

因此,衡量一位家长是否称职,并非是看这位家长在物欲上满足了孩子多少,而是看这位家长帮孩子建立了多少良性规则。例如将两个没洗过的苹果分别发给两位小朋友,其中一个小朋友接过苹果马上就送嘴里啃,而另一个小朋友,接过苹果则马上跑到水龙头下面去洗。显然,这个洗苹果小朋友的内心世界已经被其父母植入了“讲卫生”的这个规则,而另一个则没有。两个孩子的父母,哪个孩子的父母更称职,其结果显而易见。

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要开始面临无数的竞争与博弈,其归根结底较量的是规则。成功的人生,是由无数优质的规则所构建的。而失败的人生则是由未经规则化的欲望所凑合的。当然,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走向成功,能幸福美满地度过这一生,可前提是,你得从今天起,有计划、有规则、有底线地爱孩子,帮助他们的内心世界,建立一个又一个有利于其成长的规则。(《现代家庭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