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08日
▲家谱家训家风像谱
◀王志英和王淑珍
◀王淑珍(右二)在延安
◀全家合影
□王志英
我与老伴王淑珍是盐湖区龙居镇小张坞村人,1958年结婚,如今已携手走了65个春秋。虽很少有过激情涌动的甜言蜜语和轰轰烈烈的爱情誓言,但我们却用家规家训炼成了“虽平平淡淡,却相互陪伴,最普通最浪漫的星彩蓝宝石婚”。
对家庭 以劳为本
我家的《家规家训》中有这样一句:“耕读传家,勤善孝。”王淑珍一直就是这样做的。
那时,农村实行集体化,靠劳动挣工分,靠工分分口粮。我们一家三口,只有她一个劳动力,从年头干到年尾,也摘不掉“超支户”帽子。但她不弃不怨,一直坚持劳动,还当过几年妇女队长……有了孩子后,她把孩子留给婆婆带,自己下田劳动。孩子两三岁时,每逢婆婆外出离村,她就给孩子身上装块馍馍,脖子上挂着钥匙,孩子饥了咬口馍馍,渴了喝口凉水,瞌睡了就走到哪里睡到哪里,直到她从地里回来。一年365天,她几乎“卖”在了地里。
后来,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她的户口随我搬进了城里。她又找了份“扫大街”的工作,每天深夜一点钟出去,四点钟回来,睡不到个把钟头,又得起来做饭,送孩子上学。我见她太辛苦,劝她辞了“扫地的活儿”,她却舍不得那几个钱,一干就是十几年。
再后来,儿子与儿媳出省做生意去了,三个孙女又正在上学,她只好辞了工作,待在家里照顾孙女。
她66岁那年患了哮喘病,一天犯几次,每次都要喘好几个钟头。急得我到处求医,花钱不少,见效甚微。直到2012年搬到孩子家居住后,才弄清了她的哮喘是煤气所致,我利用卖厂房的钱购买了现在的单元楼,开始使用天然气,这才根治了她的“哮喘”。
去年,我们从运城搬回农村老家,她已82岁,却一刻也不闲着,仍在小院寻事干,不是栽树就是种菜,忙得不亦乐乎。就这样,她栽活了葡萄、石榴、花椒、柿子、核桃、香椿等19棵树,全是经济林木。街坊邻居便说她是“巷道经济”和“小院经济”的践行者与支持者。
对老小 敬老爱幼
王淑珍从嫁到我家始,就一直秉承着“老爱小,小敬老”的家规家训。
我家是个特殊家庭,有两个妈妈:一个是养母大妈,一个是生母婶娘。大妈曾生有一男二女,但都先后离她而去,大爸也早早过世,她一辈子就守着我这个“独苗过继儿”。
正因如此,王淑珍嫁过来前,巷里人都劝她过门后要善待婆婆,于是,“好好待妈”就在她的心里扎下了根。
谁知,就在这个档儿,婶娘屋里发生了一件“天要塌下来”的大事,就是她平时从嘴里省下来的半袋白面被猪拱吃了。这事放在现在算不了什么,可在当时是无法弥补的损失!“我活不成了!”婶娘瘫坐在二弟的门口,声嘶力竭地哭喊。二弟小两口急忙跑到我家找大嫂,淑珍一听,也急了。因为她知道,弟弟的家里是没有多余粮食可拿出来的,自己也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怎么办呢?“还是先顾老人要紧!”她把家里的面瓮翻了个底朝天,然后拿着仅有的三斤多玉米面和四五条蔓青送到了婶娘家。
婶娘急问:“你和孩子咋办呢?”
“你先吃着,我再想办法去。”
她忧愁地向家走去,走着走着就拐了个弯,向娘家走去。她把情况讲给爸妈后,老人首先肯定了她给婶娘送粮食的做法,后又拿出半袋白面递到她手里,说:“先把家里省下来的白面送去,然后再说。”
淑珍接过半袋白面,直接送到了婶娘家。婶娘一见,就拉住她问:“这是从哪里弄来的?”当婶娘得知这是淑珍娘家人从嘴里省下来的时候,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连说:“谁说我媳妇和我不亲?打着骨头连着筋,亲得很哩!”
从此,婆媳二人和好如初。婶娘有事,总爱来家里找淑珍商议;淑珍上地,她就自告奋勇抱看孙子……直到婶娘去世,二人始终亲密无间。
对待小辈,淑珍也疼爱有加。有次女儿病了,需要输血,她飞快挽起衣袖,硬让医生抽她的血。平时,照顾儿女、孙辈,她非常细心,做好饭菜、整理家务,尤其孩子生病时,她几乎不离左右,更是尽心尽力,不辞辛劳。
对丈夫 忠贞不二
我受过两次打击,淑珍都不离不弃。
1976年,我被抓进监狱“隔审”,不久,又被秘密转押到夏县监狱。为了找我,淑珍不知费了多少口舌,流了多少眼泪,走过多少地方,最后才得知我在夏县。知道地址后,她怕我饿着,就每月给我送来两大袋白面干馍片。其实这都是她和母亲、岳父、岳母、兄嫂从牙缝里省下来的。
失去自由的牢狱生活严重摧残了我的身心,医生说我患了“格巴症”,我被送进了医院。那年我39岁,身体几近瘫痪,眼看恢复无望,我想一死了之。爱人王淑珍便苦口婆心地劝我:“为了咱们的孩子,你也要好好活下去!有你在,我们就有一个回圈(完整)的家。娃儿们有爸,我有丈夫!就是你躺在炕上,我也有主心骨,你可千万不敢往绝路上想啊!”后来,医院让我回家静养,她像照护小孩一样,给我喂水、喂饭、擦背、按摩、照护大小便……在那段“窝囊”日子里,她没有任何嫌弃,只一门心思想让我的身体赶快好起来。
经过她两年多的精心照料,我逐渐恢复了健康。1981年11月,县委召开全县“平反昭雪大会”,我被任命为政府办副主任,这才拄着双拐上了班。
再一次,就是2014年,我体检发现左侧肾癌,去西安做了两次手术。第一次做介入手术,医生要求“24小时内,两条腿基本不能动”,我认为,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但在淑珍的照顾下我做到了;第二次是做直线加速器治疗,医院见她74岁了,要求换人护理。但她执意自己来,陪我等候,帮我拿鞋、提袄,上了治疗床后,又帮我上下挪动身体,就连医生也赞叹不已。
其间,经过医生允许,她带我散步和游玩,陪我去大雁塔、大唐芙蓉园、回民街、华清宫等景点。我还登上了大雁塔的最高处,虽大汗淋漓,却激动万分。
正是因为她的不离不弃,我才安全地度过了九个春秋。
我对她 知恩图报
老伴把一生献给了我和家庭,我却没有让她享受过一天清福。
2013年,老伴要住院做置换膝关节术。一听置换膝关节,我俩都很害怕,怕她年龄大下不了手术台,直到三个半小时后她从手术室被推出来眼睛睁开时,我才把那颗悬着的心放下来。
住院18天,我要求护理,但儿女们不许,说有他们哩!无奈,我回到了家中,心却在医院里,真是寝食难安。我只好天天早上骑着电动车往医院跑,快到时就打电话问老伴:“想吃什么?”
她爱喝汤,我就买了紫菜蛋花汤,还和饭店老板商量在汤中发些面,因为她不喜欢稀的。她爱吃肉,我就买小笼包,还天天给她炒鸡蛋……一天到医院跑两次,停六七个钟头。不是不放心,就是不安心。哪怕在病房什么都不做,看着孩子陪她合腿、练走,甚至看着她睡觉,我也心甘情愿,觉得心安。
出院回家后,我就当起了“专职护工”。那时,她一天除过使用推助行器走上一百来米远外,基本躺在床上,不能多走,更不能洗澡,也不能独立大小便,我便帮她洗脸擦身,烧水洗脚,陪她练腿。后来,天气渐冷,她的腿变得僵硬,我跑到家电市场买空调,又给房间买了挂式电视。她爱看戏,我就买了一套DVD蒲剧带。为了养护她的病腿,我又买了电热褥……其他事我也在亲力亲为,如洗脸擦身,我先把冷水烧个半开,再取来脸盆,加些凉水,达到热而不烫的程度。然后,把脸盆端到床上,她坐起来洗完脸,我再给她擦身,然后再换一条毛巾擦下肢。一天下来,即使精疲力竭,我也毫无怨言。
再后,她又三次因为“供血不足”“心绞痛”住院治疗,直到第三次才做了“支架术”。出院后,我更加强了“陪侍服务”:早上起床后,我学着做早饭;下午吃完饭,我陪她散步;下坡上坡时,我牢牢牵着她的手;遇到坑洼时,我扶着她防止跌倒;喝药时,我一一取药丸让她服下……不管她干什么,我都陪着她。我们俩默契十足,配合得天衣无缝。
近年来,我又把“陪伴”变成了“旅游”,陪她去延安、桂林等城市,去壶口瀑布、王家大院等名胜古迹。既游遍了祖国的名山名水,又增添了星彩蓝宝石婚的光彩,何乐而不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