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寒窗苦不苦

2023年11月08日

□张丽娜

十年寒窗,亦称十年窗下、十载寒窗,形容常年刻苦读书。这个成语是在元明时期开始流行的。《元明史料笔记:归潜志》有云:“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明代《增广贤文》也道:“十载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刺股夜读的东周洛阳籍纵横家苏秦,还有划粥而食的宋代大文豪范仲淹,都是寒窗苦读的典范。为啥用“寒窗”代指苦读呢?这跟古建筑的采光方式有关。

中国传统古建筑多为土木结构,为了保暖,窗子开得较小,屋内光线昏暗,窗前光线最好,所以书桌一般都靠窗摆放,方便看书写字。

隋唐时期,科举制诞生,普通人通过读书考试也能功成名就,升官发财。为了出人头地,学子们终日在窗前埋头苦读。春天还好,夏天少穿点儿衣裳也能熬,秋冬季节天气寒冷,穷人家连糊窗户的纸都买不起,只能用茅草、树枝把窗户堵一下,将就着抵御风寒。

“寒窗”表面上指寒冷的窗口,实则是指家境清贫、环境艰苦或生活苦闷。

唐代,洛阳才子元稹和河南老乡白居易同科登第,同朝为官,志同道合,互帮互助,不是亲兄弟,胜似亲兄弟。

史载,元稹被贬通州(今四川境内)期间,不适应当地气候,愁病缠身,偏又听说老白被贬到了江州(今江西九江)。他担忧老友的前途,自云“垂死病中惊起坐,暗风吹雨入寒窗”。

唐宋官员吃朝廷俸禄,生活条件比穷人强多了,“寒窗”再寒也冻不死人,宦海浮沉、前途渺茫却能愁死人。元稹诗里的“寒窗”,固然有室内寒冷之意,更有心境凄凉之意。宋代苏东坡失意时感叹“往岁追欢地,寒窗梦不成”,也是这个意思。(《洛阳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