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恩何以报

2023年11月21日

□贵翔

最近在几个文友群中多次看到讲述欧阳修与苏东坡师生之谊的帖子。这些帖子,一方面歌颂身居高位的文学大家欧阳修,以宽广的胸怀,主动让贤,提携晚辈苏东坡的高尚品格,并引用欧阳修在《与梅圣俞书》中的原文:“读苏轼书,不觉出汗,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另一方面,赞颂苏东坡不忘师恩的美德,他不仅在文章信札诗词中170余次提到欧阳先生,还为欧阳修及家人撰写祭文五篇。特别是在欧阳修去世17年后,苏轼第二次外放杭州时还专程去拜望欧阳修当年为他引荐的名僧惠勤和尚,并把惠勤和尚圆寂庙中的一口井,命名为“六一泉”(欧阳修先生号六一居士)。

欧阳修与苏轼的师生之谊绝对是中国文坛的一段佳话,是世代学习的楷模。而我想要补充的是,东坡先生报答师恩的方式中,除了心中挂念,常有书信问候,登门拜望,身后悼念、缅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不容忽略——那就是他能够像老师一样,慧眼识才,提携文学新秀。如世人熟悉的“苏门四学士”: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和秦观。

苏轼在《答李昭玘书》中说:“如黄庭坚鲁直、晁补之无咎、秦观太虚、张耒文潜之流,皆世未知,而轼独先知。”言语之间充满了对晚生后辈文学成就的肯定和欣喜。就拿秦观来说,他与苏轼交往时已经29岁,还只是一个自恃才高,略显轻狂,没有功名的“文学青年”。但苏轼欣赏他的才华,且能够理解他心中的失望和痛楚。苏轼一方面写信鼓励他不要失去自信,继续努力;另一方面,苏轼向王安石等身居高位的大家举荐秦观。正是由于东坡先生不遗余力地推荐和宣传,秦观才逐渐进入主流文化的视野,成为宋词中独树一帜的人物。(《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