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活出发,从游戏开始

——市逸夫小学数学教学成果入展第六届中国教博会探访

2023年12月06日

▲课题团队在教博会上展示成果

▲数学节“玩转魔方”比赛现场

□记者 杜磊 见习记者 陈怡霏

数学是启迪智慧、开发智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提高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之一。在小学阶段,如何更好地培养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锻炼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是基础教育中的关键课题。

近日,市逸夫小学教育教学成果《在数学游戏中提升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实践研究》作为我市唯一,受邀参展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教博会上,该校教学团队分享了如何借助生活课堂,以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达到让孩子了解数学、走进数学,最终爱上数学的目的。

用以致学——

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学以致用,也要用以致学。“以北半球为例,观察一株树木,枝叶茂盛的一面是南面,枝叶稀疏的一面是北面。除此以外,大树的年轮也可以辨别方向,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方,密集的一面是北方。”学习了二年级数学教材中关于方向的一课后,市逸夫小学学生张梓彤胸有成竹地和大家分享如何辨别生活中的东南西北。

这样的实践学习是逸夫小学开展数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在超市、公园、公交车上,各处都可以成为孩子们的数学课堂。购物计算钱数,统考计算平均分……一系列与生活接轨的实践作业、主题学习,让孩子们放飞思维,以好奇之心求问,体会着生活中的数学。

逸夫小学教研室主任蔡元英表示,为了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营造热爱数学、钻研数学的文化氛围,该校每年都会组织各个年级的数学节活动。“让快乐与数学同行,让智慧伴活动共生”是今年六年级数学节的主题。“我们鼓励学生动手设计数学节徽标,目的是帮助他们增强对图形构建的理解,了解轴对称图形的原理,既巩固所学知识,又能联系实际,将用与学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融入生活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寓教于乐——

走进游戏里的数学

“4、9、4、4这4个数,怎样运算能等于24?”

“9减4等于5,5乘4等于20,20加4等于24。”一位同学思考片刻后自信地回答。

这是“趣算24点”游戏,即学生需要利用给出的4个整数,运用加减乘除运算得出结果为24的数。在游戏过程中,孩子充分利用所学运算知识,提高了数学思维能力。

除了“趣算24点”外,该校还在课堂内外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数学游戏。“在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教师设计3个套圈,分别对应元、角、分3个单位,模拟计数器和数位顺序表,让孩子将几元几角几分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感受整数与小数的关系和应用。这样直观立体的数学游戏,让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融为一体,既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蔡元英告诉记者,学校举办的数学节活动也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探索的空间。“数学节上开展的围棋、象棋、扑克、魔方、拼图、华容道等多样的益智性游戏,进一步激发了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数学节参加五子棋游戏的学生李萌对此深有感触,“其实,学习与下棋一样,换位思考就可能有更多的解法”。以游戏激趣,以游戏启智,通过具有操作性、文化性、实践性、益智性的游戏吸引学生兴趣,引起他们深入思考、深度学习,这是逸夫小学数学教学的一大特色。

灵活变通——

爱上数字背后的原理

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小学阶段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主要表现为: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推理意识、数据意识、模型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因而,在学习知识外,如何进一步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成为困扰不少老师和家长的难点。对此,逸夫小学坚持开展思维竞赛,灵活变通课本知识,引入计算巧算、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突破传统“答案式”教学,从过程入手,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增强知识灵活应用能力。

“思维竞赛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进一步掌握数学原理,提高数学核心素养。比如,举一反三题型就是我们给孩子一个例题和答案,要求孩子根据这道例题回答类似的其他问题,直接促进了相关知识的应用和变通。”蔡元英说。

从生活出发,从游戏开始,逸夫小学数学教学让孩子在应用中掌握数学概念的原理,将数学游戏植入学生素养提升过程中,让数学学习更多元、更立体。

逸夫小学的课题实践为数学教学提供了一个样本。学生在游戏中邂逅数学之美,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更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提高学习兴趣,提升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