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生的原型是元稹

2023年12月06日

□吴兴人

《西厢记》的故事家喻户晓,作者是元代戏剧家王实甫。《西厢记》描述了崔莺莺和张生为争取婚姻自由历尽曲折艰辛之后,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在中唐时代,《西厢记》的故事确有其事,人物也确实有其人。但是,生活中的故事却和戏剧作品的情节并不完全一致。张生的原型是中唐诗人元稹。

元稹生于唐代宗大历十四年,即公元779年,字微之,排行第九,也称元九。

元稹根据自己的初恋经历,写了一部传奇作品《莺莺传》,也称《会真记》,是大家熟悉的戏剧作品《西厢记》的前身。唐贞元十五年,元稹到蒲州任职,与其母系远亲崔姓少女名“双文”者相遇。在此期间,遇驻军骚乱,元稹借友人之力,护远房姨母一家周全,这位才貌双全的表哥赢得了表妹崔双文的好感,两人发生恋情,也就是《西厢记》的故事原型。

在《莺莺传》的开头,元稹写道:“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适有崔氏孀妇,将归长安,路出于蒲,亦止兹寺。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财产甚厚,多奴仆。旅寓惊骇。不知所托。先是,张与蒲将之党有善,请吏护之,遂不及于难。”这个主要情节,成为杂剧《西厢记》的基础。

《莺莺传》是元稹写于长安靖安坊家中,同年,诗人李绅写了《莺莺歌》。

元稹在文末说明了写此传奇的原委:“贞元(甲申)岁九月,执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语及予是,公垂卓然称异,遂为《莺莺歌》以传之。崔氏小名莺莺,公垂以命篇。”李公垂,即李绅。他有感于《莺莺传》的故事,写了《莺莺歌》。

经陈寅恪等近代学者考证,张生原型即元稹,崔莺莺是他的表妹崔双文,也就是他的初恋情人。今人王拾遗在《元稹传》中指出:“元稹写的《莺莺传》显系假托张生,实际上就是写他自己的事。从文章语气、结构,以及元稹的行迹来看,与同时的其他传奇作品迥异,完全是夫子自道,用不着有半点怀疑。”鲁迅也肯定了这一说法。他在《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唐之传奇文》也指出:“《莺莺传》者,即叙崔、张故事,元稹以张生自寓,述其亲历之境。”

元稹在《莺莺传》中还写了一首《明月三五夜》的诗,以崔莺莺的名义,写给张生这四句诗,约张生见面:“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这首诗因《莺莺传》和《西厢记》问世后广为流传。在越剧《西厢记》里,这四句诗是重要的戏剧情节,引出了两人的约会。

公元803年春,元稹顺利通过吏部考试,与大他七岁的白居易同科登第,两人一见如故,一同入秘书省任校书郎。此后不久,元稹得到三品大员韦夏卿的赏识,欲将自己的小女韦丛许配于元稹。求官心切的元稹考虑到崔双文虽然才貌双全,但对他的仕途进取没有多大帮助,所以权衡得失,最后还是弃崔双文而娶了韦丛。

也许是受良心的谴责,所以在多年后,元稹以自己的初恋为原型,创作了传奇小说《莺莺传》。

元稹和韦丛结婚七年,生了五个孩子,却不断夭折,只存活了一个。加之父亲的离世,备受打击,韦丛一病不起,年仅27岁便香消玉殒。元稹悲痛欲绝,写下《遣悲怀》三首。其二是:“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新民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