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窗花

2024年01月17日

□安武林

一个书友在博客上,发了几幅剪纸的艺术作品。那是一个叫做王明毅的剪纸艺术家送给他的。我看见后很眼红,向书友表达了羡慕之情。没想到他告诉了王明毅先生,并称我是他最好的朋友。没过几天,王明毅先生寄来五幅作品,供我欣赏和收藏,令我很是感动。

我对民间的艺术,尤其是民俗的艺术,谈不上强烈的喜好。它就像故乡的泥土和花朵一样,一直陪伴着我长大,一直见证着我的成长。只是,我从来没有把它当作艺术来欣赏,来对待。如同乡间的野菜一样,过去从不登大雅之堂,而今在城里却成了一种时尚,剪纸艺术亦如此。我在陕西和山西两地购买过一些剪纸作品,隐隐地,有一些悲凉,觉得它变成商品以后,那种原始的、天然的美感荡然无存了。

我对剪纸感兴趣,是基于一种情感的需要。它似乎是童年和奶奶的编码,看见它们,童年摇摇晃晃就走来了,奶奶也一扭一扭地挪着小脚走来了。人的记忆里埋藏了多少东西,需要小小的火把点燃?而剪纸,就是那小小的火把,它点燃和照亮了我整个童年。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镇上,村里人口不少,有三千多人。记得小时候上课时,老师经常会把他珍藏的,学校师兄师姐们写的那些赞美家乡的优秀作文拿出来给我们读。在巍巍的中条山下,在滔滔的青龙河畔,往南看是高高的青纱帐,往北看是一望无际的原野,我的家乡就坐落在这如画风景的中心。那一抹青黛的中条山上有我的亲戚,所以我偶尔会跑到山上去玩。而那青龙河虽不像别的大河一样,有着朵朵浪花,但也滋养了这片土地和土地上的我。比较好玩的是镇上的集日,一到赶集日,方圆几十里的人都会来到镇上,那个人多的啊,蚂蚁一样,让人兴奋。

记忆中最美的、最兴奋的,还是过年。每逢年关将至,村子里到处弥漫着煮油的芳香。炸红薯、炸丸子、炸豆腐,还有红烧肉,那种香气在空气里飘荡,只要闻上一下,就会让人口水直流。家里的某一个角落藏着好吃的,还有新衣服,等到大年初一,大人们再分发给我们这些孩子。这些气息,都洋溢着快乐和幸福。打扫卫生、贴对联、贴门神等一切活动都令人愉快,孩子们活跃在大人们的周围,因为他们也和大人们一样盼望着过年。

这个时候,最忙碌的人是奶奶。她要把窗户上贴了一年的粉连纸(白纸)全部撕下来,用刀子把木窗格子上黏着的糨糊全部刮下来,然后再贴上新的粉连纸。我家的窑洞很黑,光线不好,只要天色一阴沉,窑洞里就格外黯淡。唯一的光线,就是这洁白的窗纸和窗纸中间一块方方正正的玻璃了。这些细致的活儿,奶奶交给谁都不放心,只能她亲自弄。

奶奶年轻的时候,是个标准的美人。长大后,才知道奶奶的第一任丈夫是国民党部队的一个军官,在战场上牺牲了。后来奶奶又带着我母亲嫁给了我的爷爷。

奶奶很爱干净,自己的衣服从来都是干干净净的,头发也被梳得一丝不乱。那时,虽然家里很穷,没有什么家当,但是家里的所有器具都被奶奶擦拭得亮堂堂。她好像从来都没有空闲的时候,扫地、做饭、弄菜、纺线、做鞋子,我想我读书和写作的勤奋,是受了她的影响。

每年的小窗上,都有奶奶用红纸剪的窗花。窗纸是白色的,剪纸是红色的,这红白二色的映衬,很有喜庆的感觉。我不知道奶奶到底能剪多少个花样,但每一年,窗纸上至少有十几个不同花样的剪纸。我记得有石榴树花样的,有老鼠偷油的,还有一些记不清了。最灿烂的,是石榴,最有趣的,是老鼠偷油,一只一只小老鼠从两边往上爬,栩栩如生。奶奶的剪纸,很细腻,很逼真,我在旅游景点买的剪纸,几乎没有办法和奶奶的剪纸水平相比。

每当我看见窗纸上的窗花,就像听见了鞭炮的脆响一样。那种吉祥和快乐的感觉,源源不断地向我涌来。而童年和奶奶,都顺着记忆的小路,附着在王明毅先生的作品里,它们变成了我人生小屋里的窗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