泓芝驿镇店头村:古建传文脉 古树荫后人

后土庙前 粥香情暖

2024年01月23日

▲文物碑记

◀千年古槐

▲后土殿宇

◀关王古庙

泓芝驿镇坐落于盐湖区北部,地处峨嵋岭前沿与涑水河畔。这里地势平坦,气候条件优越,非常适合酥梨生长,全镇4.9万亩土地中,酥梨就占3.5万亩。凭借天时地利,再加上政府的鼎力支持,酥梨成了泓芝驿镇的一大特色。每逢梨花盛开的季节,这里都会吸引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有效推动了乡村的发展。迄今为止,泓芝驿镇梨花节已成功举办六届。

古时,路途遥远,官府常在道旁设立驿站,便于中途暂宿或休息,换马换人。久而久之,驿站周边摆摊卖饭、搭房开店的越来越多,就形成了村落,名为驿官村。泓芝驿镇历史悠久,记者此行更是因为泓芝驿镇店头村内的两座古庙——南店后土庙和北店关王庙。

刚刚迎来一场大雪,天地间银装素裹。进入泓芝驿镇,通往店头村的路上,田间到处可见冬日梨树。这些梨树都有些年岁了,现在并不是梨花盛开的季节,梨树苍劲的枝干与雪景交相辉映,更显得这片土地平坦辽阔,让人不禁联想到诗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恰逢腊八节,店头村村委联合爱心企业正在村中的后土庙举办腊八节活动。乡亲们纷纷聚集庙前,享用着香甜美味的腊八粥,大家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店头村最早就叫店头村,后分了南店和北店,现在两村又合并了。由村名可知,这里很久以前是官道上的店铺,热闹非凡。

店头村有一座南店后土庙,现存正殿和献殿,进深三间,出檐则有三头椽的雕饰。殿外侧走廊的墙壁上绘有青龙和白虎。正殿两侧挂着一副对联,“圣母慈悲最爱人间德风;婆心接引送来天上祥麟”,歌颂后土的慈悲与功德。

正殿正中供奉的是后土圣母像,左侧是送子娘娘,右侧是送书娘娘。传说,人类需要繁衍后代,圣母便化为送子娘娘助百姓生儿育女,社会需要文化知识,圣母便化为送书娘娘助人茁壮成长,学业有成。为了感念后土恩情,百姓便在民间建庙奉祀。

庙中有几通碑刻,记录了修庙的原由。其中,立于嘉庆二十三年的《重修后土庙碑记》碑文第一句是:“夫圣王之制祀也,法施于民则祀之,以死勤事则祀之,以劳定国则祀之,能御大灾则祀之,能捍大患则祀之。”这段话出自先秦的《国语·鲁语》,意思是为那些为人民建功劳的人及有益于人民的事物祭祀,教导人们向上向善。

碑文记载,当时的旧碑损坏严重,因此后土庙的始建时间无从考证,其存在的时间可能更久远。后土庙在清嘉庆、咸丰年间曾进行重修,2022年村里人又自发捐款对其进行了第三次修缮。2010年,南店后土庙被确认为盐湖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后土庙作为文化古迹,不仅承载了一个村庄的历史,更见证了一个村庄的发展。据原南店村村委主任王军龙介绍,村里的老人平时都会自发前来打扫后土庙,所以庙内干净整洁,每年三月初八的庙会很是热闹,村民们会组织各种演出。这不仅给了村民展示才艺的机会,也是一个村庄精神面貌的体现。

关王庙外 千亩梨园

位于原北店村的关王庙同样历史悠久。从庙中留存的碑记可以知道,除了现存的献殿和正殿外,原庙中还有戏台、东西卷棚、厢房等,可以想象庙宇曾经的规模。关于这座庙宇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只知道它于康熙五年在原址上进行了重建。

献殿檐下左右两侧的墙壁上嵌着一副对联“伏魔荡寇佐熙朝,伐魏讨吴扶汉室”,对联巧妙地概括了关羽的英勇事迹,为这座关王庙平添了几分文气。正殿外两侧的墙壁上,绘有“三顾茅庐”“三英战吕布”壁画。

正殿面阔三间,每间房梁上都刻有重修的年份。中间的房梁记载关王庙在康熙年间创建,左间的房梁上则记载道光年间曾重修庙宇,至于右间的房梁,其上部分字迹已损毁,无法辨认具体的年代,但仍可辨识修庙人的名字,他们分别姓高、黄和王、陈。

“我们村中原有五大姓,王、高、闫、黄、陈。”王军龙说。

据悉,店头村每逢农历九月十三会举办盛大的庙会,邀请剧团前来演出,这一传统沿袭至今。村民告诉记者,关王庙附近有三千亩梨树,为了更好地将当地的特色产业与文化相结合,未来村里会举办赏梨花与游古庙相关的活动。届时,游客们可以一边欣赏美丽的梨花,一边切身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槐杨古树 共谱赞歌

“店头村除了有一座后土娘娘庙和一座关王老爷庙,还有一棵千年古槐,佐证了村庄的历史。”一村民说。

槐树的树枝粗壮有力,树干蜿蜒如龙,树冠繁茂如盖,宛如一把巨大的伞庇护着村庄。树前有一座小庙,上面写着“古槐尽含千古秀,春光欲上万年枝”。

古槐小庙的题诗出自村中的文人王自立之手。王自立回忆说,别看这棵树现在粗壮有力,20世纪50年代时树干是空的,村里的小孩经常在树洞里躲猫猫。据他介绍,古槐下的小庙是2022年重修后土庙时,村里一个妇女修的。当时,她给修后土庙的工匠做了三天饭,不求别的,只求匠人给槐树也修一座小庙。村民们都对古槐有着深厚的感情,这棵槐树见证了店头村的变迁,也见证着一代代村民的成长。

在店头村,除了这棵古槐,还有一棵同样具有传奇色彩的杨树。据说,在更早之前,这里曾有一棵更为古老的杨树。当年解放运城时,这棵杨树被村民做了云梯,为革命作贡献,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棵新白杨竟从老杨树的生长地破土而出,郁郁葱葱、笔直粗壮。它的重新生长,为村庄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这两棵树象征着这个村庄深厚的历史和磅礴的生机,不禁让人想到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也像古树一样深深扎根在这片河东厚土中。

□记者 薛丽娟 实习生 陈柯邑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