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19日
▲七彩盐湖 记者 茹雅 摄
运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为打造旅游热点门户城市,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提供了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文化自信和力量。运城市域内有多达6234处各类不可移动文物,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2处,居全国地级市首位,是名副其实的“国宝第一市”。
实证了百万年的人类史
从古人类的前人、能人、直立人到智人阶段看,运城的百万年人类史各阶段完整存在,没有中断过,这在全国是唯一的市。
火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创举,人类最早用火,是从运城地区先民起始的。经古地磁法测定,西侯度遗址距今约243万年,在这里发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把用火痕迹。人类开始制造石器之前为前人,开始打造石器之后为能人,西侯度遗址是旧石器时代人类处在能人阶段的典型代表。
距今约70万~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芮城匼河遗址,是早期直立人阶段。距今约50万~3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垣曲南海峪遗址,是人类进化到晚期直立人阶段。在直立人阶段,人类开始脱去体毛,这与食用盐有密切关系。
自20万年前,人类进化到晚期智人阶段,距今约4.3万~1.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垣曲大岙遗址,是人类进化到智人阶段。距今约一万年前,黄河流域的人群进化到真人阶段,人类历史也进入新石器时代。
实证了一万年的文化史
运城气候温和、土壤发育良好、水草丰茂,优越的环境非常适合古人类的生存繁衍,距今约一万年前,华夏先民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从自然采集、狩猎的生活,转变为原始农业、养殖业,把打制石器打磨成适用于农业的石器,同时开始了穴居生活,留下数以万计的聚落遗址。
这一时期的遗址主要有:西阴文化遗址、东下冯文化遗址、师村文化遗址、周家庄文化遗址、金胜庄文化遗址、荆村文化遗址、孝陵庄遗址、东关遗址、西王遗址、石庄遗址、光村遗址等都是经过科学考古挖掘,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的著名古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实证了运城在一万年文化史上的链条完整,从未间断。
实证了五千多年的文明史
运城是“中华民族总根系”中的“直根”,运城文化是中华五千多年文明的主根主脉。2017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时指岀:“山西是黄河流域的农业摇篮,传统农业历史悠久。”相传,黄帝之妃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古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之说,它们均在山西的南部。
♦盬盐利用♦
盐的利用在人类文明进化过程中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它与人类发现和使用火相提并论。运城盐湖,“天日印成,自然结晶”,是华夏先民最早捞采食用的盐湖。盐湖周围新旧石器文化遗址多达200余处,实证了远古人类食用运城盐湖的盬盐,给人类提供了人体所必需的食盐物质,才使人类得以进化。
4700年前,“涿鹿之战”就是炎黄部落联盟与蚩尤部落为争夺运城盐湖资源,更大程度发展自己的部落空间而引发的。战争的结果使各部落之间大融合,形成汉以后的华夏民族,炎、黄、蚩成为华夏民族的“始祖”。
从古人类到炎帝、黄帝、蚩尤,从尧、舜、禹到夏、商、周,运城盐湖周围是人类进化的演化场,也是古代国家最早形成的地域。猗顿被后人奉为商业鼻祖,因猗顿运盐发家于猗氏,运城盐池也称“猗氏盐池”。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和战国七雄之一的魏国,因盐池而国富民强,雄霸天下。
♦养蚕缫丝♦
1926年3月24日,李济和袁复礼在夏县进行田野调查时,发现西阴遗址。“半个人工切割下来的蚕茧标本”引起学术界、考古界整体效应。“半个蚕茧”距今有5600年~6000年,已被确认为中国养蚕缫丝史上最重要的实物证据。
2019年6月,吉林大学考古学院、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现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运城市文物工作站等单位联合对夏县师村遗址进行调查与发掘,发现四枚颜色各异的石雕蚕蛹,经测定距今大约6000年。石雕蚕蛹雕刻精致、纹路清晰,采用中条山上的花岗岩刻制而成,比半个蚕茧早500年左右。这奠定了中国人首次独立完成考古专业基础,又为古丝绸之路起源、今“一带一路”起点提供了新的完整证据链。
♦稼穑五谷♦
后稷教民稼穑种五谷,积极引导人们适应时令,播种农作物,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发展。“功崇平地,德大配天”的“农官”后稷,祭谷神为“稷”,祭土神为“社”,合起来是“社稷”。国家叫“江山社稷”,是典型的华夏农耕文化的表述。
♦青铜冶炼♦
2012年国家博物馆在我市闻喜县石门乡千斤耙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采矿遗址,证明了早在夏商时期,先民已在此开发铜矿。2016年国家博物馆在我市绛县西吴壁发现了国内最早的冶铜遗址。历史文献记载黄帝采首山之铜,铸鼎荆山之下。金属冶炼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闻喜千斤耙采矿遗址、绛县西吴壁冶炼遗址证明我市是中国青铜冶炼历史的开启地区,是中华文明史的源头之一。
另外,运城位于山西的南大门、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区位优势明显。根祖文化、德孝文化、农耕文化、关公文化、道教文化、能吏廉政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独具魅力,蕴藏着灿烂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李百勤 赵波 杨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