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期间,当心孩子网络成瘾

2024年02月21日

近段时间,在精神心理门诊中,趁着假日期间来咨询的家长和孩子逐渐增多,小许(化名)就是其中的一个,因沉迷网络而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她平时爱玩一些网络游戏,认为这样可以放松自己,逃避现实的压力,但在不知不觉中沉溺于虚拟世界,忽视了学习和生活,甚至影响了身体健康。她的父母发现她经常熬夜,变得孤僻、不合群,作业不完成,成绩下降。

听完小许父母的介绍,我们对小许的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经过综合评估和心理量表的测试,我们认为,小许其实只是使用手机过度,并没有达到网络成瘾的程度。

网络成瘾如何诊断?

依据最新网络游戏障碍诊断标准,包括以下几方面:

1.持续的网络游戏使用,常想着游戏场景或期待玩游戏,游戏成为生活的优先事项。

2.不能玩游戏时出现一些情绪反应,如易发脾气、焦虑、忧伤等。

3.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玩游戏。

4.尝试着停止游戏,但最终失败。

5.对以前的爱好、娱乐活动失去兴趣,并且期待玩游戏。

6.尽管知道游戏行为可能有不良后果仍然继续玩。

7.因玩游戏,曾欺骗家人、老师等。

8.以玩游戏来逃避或缓解负性情绪(如无助、内疚、焦虑)。

9.因玩游戏已经损伤重要关系、工作、学习和生活。

如在持续至少12个月以上的时间内出现5条或以上表现,就可能有了网络成瘾,如达不到以上5条标准或持续时间不到12个月,则是网络游戏的过度使用。

当然,如果是涉及财物的打赌相关网络游戏,则可能是赌博障碍,因游戏障碍通常不涉及财物。

与正常网络游戏的区别是:

网络游戏障碍不只是持续或反复的游戏行为,还有一些其他表现,而正常状态的网络游戏仅作为日常习惯或者其他目的,比如游戏技能或熟练度训练,调节情绪、解除郁闷或增进社会交往等,没有网络游戏的其他表现,也不能认为是网络游戏成瘾。

另外,诊断网络游戏成瘾,还需要借助一些专业的筛查工具,如Young网络成瘾诊断量表、网络游戏成瘾量表等。所以,我们前面提到的9条表现,如果符合5条或以上可能是有了网络游戏成瘾,如果要确诊,必须找专业医生来综合评估诊断,排除一些其他疾病。

根据网络游戏成瘾的严重程度予以不同的预防和干预,如果没有网络游戏问题,只需要进行一些心理科普宣教。如果仅仅是网络游戏的过度使用,我们认为存在中度风险隐患,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心理干预。父母和青少年也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保持规律的作息和饮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增强身体素质和免疫力,放松身心,调节情绪。

2.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沉迷于网络游戏、小说等,同时要注意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

如何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取决于父母的态度,往往父母只是说着控制,执行时制订的规则形同虚设,在幼儿园、小学对电子产品的使用没有形成良好习惯,等到了初高中就很难控制了。

合理的上网时间和规则:

1岁以内的孩子,除视频电话外,尽量不要让他接触任何屏幕设备。

2岁到5岁的孩子,可以在成人的陪同下使用电子设备,并且每天使用时长不超1个小时。每使用15分钟到20分钟,要让孩子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进餐时及睡前1小时内也不要接触电子设备。

6岁到12岁的孩子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要控制在1小时30分钟内,每次不超20分钟。使用电子设备在线学习的时间不计入内。寒假期间,孩子游戏娱乐视屏时间每天累计不超过两个小时。

13岁到18岁的青少年每天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勿超4个小时,其中,学习时间不要超过两小时30分钟,娱乐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30分钟,避免孩子过度依赖网络,更不能让孩子熬夜玩手机。

3.积极参与社交互动,多与家人、朋友、老师等沟通交流,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寻求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引导青少年读文学名著,观看国内外优秀的影视作品。

5.关注自己心理健康,学会合理表达和调节情绪,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自暴自弃,要寻找合适的解决办法,或向专业人士求助,如心理咨询师、医生等。

前面提到的小许就在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给自己制订了一些规则,限制上网时间,跟同学逛逛街,多做运动,学习做饭、画画、弹琴等。小许刚开始觉得很不习惯,但是渐渐地,她发现现实生活也有很多乐趣,她的心理状态有了明显改善,学习和生活逐渐恢复正常。

如果诊断达到网络游戏障碍,那么就属于高风险隐患,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还须配合药物治疗。

总之,网络游戏是把双刃剑,识别正常的游戏网络使用和网络游戏障碍予以区别对待,才能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稷山县精神病医院副主任医师 李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