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2月21日
▲王维雕像 (资料图)
□朱田文
“他俩在山鸡的叫声中醒来。辋川谷中正飘着今年好大一场春雪。王维头一回这么清晰地听到雪花的声音,宛如万千春蚕在啃桑叶。他坐起来,抱着一罐热水,焐着手,嘴里喃喃念着些话……”
“月光越过雪地,进了窗,泉水一样落在裴迪石刻般的脸上,蓝幽幽的。他不年轻了,但头发还是蜷曲像朵朵松枝,眼线弯曲,睫毛又长又密……”
庚子冬夜,读着《春山》如诗如画的文字,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唐朝,来到终南山的北麓,走进辋川别墅,与隐居在此的大诗人、大画家王维对话。
《春山:王维的盛唐与寂灭》是何大草所著的一部历史人物小说,生动再现了诗人王维的晚年生活,以对话、细节、想象等形式描述他与裴迪的日常生活与复杂情感,以及与不多的几位友人的交往,让读者一窥诗人隐秘的内心世界。
王维,字摩诘,盛唐时代的重要诗人。其诗题材多样、众体兼擅,尤工五律、五绝,他多才艺,精通音律,善弹琵琶,早年曾做过“大乐丞”;他是书法家,兼擅草、隶各体;他还是一位大画家,被后人推为南宗画派之祖。苏东坡评曰:“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我们很多人读过王维的诗,如“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这些诗句耳熟能详,但诗人王维的形象是模糊的,创作诗歌时的情况也不太清楚。因为有关王维的生平事迹,确凿的史料很少,有些阶段甚至是空白。
王维在诗歌艺术上的独特造诣,主要在描绘自然景物方面。他与孟浩然等人一起,开创了一个以清淡雅秀为特点的绵延千年之久的诗歌流派——山水诗派。他笃信佛教,以禅意入诗,有“诗佛”之称。
毕业于四川大学历史系、执教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何大草在关于《春山》的访谈中说,他人生里读到的第一句王维诗,是“空山不见人”。这句被用在反特小说里作为接头暗号的诗,在当时才10岁的他读来,只觉得恐怖。后来,何大草反复阅读王维的诗集和年谱,慢慢地,何大草就起念去王维隐居的终南山辋川看一看,于是与朋友一起驱车前往。当他从辋川归来之后,对王维有了更多的感觉和理解,并开始写散文、游记,3000字、6000字、9000字,仍觉得有话可说,于是自2017年2月开始动笔,用了三四个月的时间写就了小说《春山》的初稿,于2020年6月出版。
《春山》里的故事并不复杂,而细节则相当有趣味,也很动人。某些章节,是对王维诗意的再现,淡泊、空灵、幽静、雅致,有风的流动和鸟的叫声,有时只有风景和画面,唯独没有人的喧闹。“早饭才过一个时辰,太阳亮堂刺眼。农人都在田里春耕,有几声鸟叫,到处都安静得很。”这样的句子在这部9万字的小说中,随处可见。
唐代盛产大诗人。何大草认为,王维可以与李白、杜甫成三足鼎立之势。有人推崇“诗仙”,有人倾慕“诗圣”,但何大草对“诗佛”情有独钟。“我觉得李白就是像黄钟大吕这样的一个人物。杜甫就像一棵树,不断地在落叶,无边落木萧萧下。而王维呢,我觉得是代表最精致、最脆弱的那样一种天才……我写这个小说,字字句句在向盛唐致敬,也是向王维致敬。”
以晚年返照人的一生,《春山》以这样一个很不错的视角,让读者进一步理解诗人、走近诗人的内心。敏感、多思的王维“一生奉佛,却没有出家为僧;一生在官场打转,却没有学会弄权高升;一生都在避世,却屡隐而又屡出。平和,伴随着优柔寡断;优雅,化为忧伤缠绵。偶尔猛志刀子般一闪,终又复归于淡漠与旁观。”
掩卷沉思,有多少人看懂王维的心境、遭际和无奈。
(《宁波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