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万卷”与“读万遍”

2024年02月21日

□周彪

唐朝诗人杜甫有句名言,叫做“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名言一直鼓励人们发奋努力,博览群书。就一个人来说,多读书、读好书肯定对他成长、成功有很大的帮助。另一方面,读书只求多而不求专、求广而不求精也难以有大的成就。

读书不仅求量,更要求质,不仅要广,更要求专,否则,读书再多,浅尝辄止,蜻蜓点水,也是很难有所作为的。许多时候读书多不如熟,熟不如精,精不如专,这也是有其道理的。战国时期,有个年轻人叫张仪。张仪很早就师从鬼谷子学习游说之学,虽说读了不少的书,做了不少的功课,并没有掌握游说之学的本质,急不可耐地想闯天下,建功立业,汲汲于富贵,四处游说,则无一成功。特别是到秦国,施尽了浑身解数,秦王就是不采纳他的主意,只好灰溜溜地回到家里。由于他很狼狈地回家,妻子见他不下机杼,嫂子见他也不烧饭,连父母都懒得与他说话,张仪的自尊心受到了巨大伤害。他发愤读书,仔细研读,深刻思考,大有所获,终于挂上了五国相印,贵极一时。

在我国古代,曾经有两位年轻的军事理论家,一个是战国时期的赵括,另一个是三国时期的马谡,他们共同特点是好学上进,熟读各种兵书,甚至做到了倒背如流。遗憾的是他们只知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不得其精要,所以在血与火的战争实践中,都打了大败仗,丢掉性命。楚汉相争时,张良凭借他年轻时为黄石公三拾其履,获得《太公兵法》,反复研读,终有所得,被刘邦视为最得力的谋士,为刘邦成就一代霸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唐朝名将李靖说过:“张良所学,太公《六韬》《三略》是也;韩信所学《穰苴》《孙武》是也。”张良成为名士,韩信成为名将,并不是靠海量的阅读,而是靠深耕某一两部兵法经典,在实践中加以运用的结果。北宋宰相赵普,曾在总结自己治世旨要时说,“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如果不是对《论语》有上万遍研读,领会精神实质,哪来的如此深刻感悟与自信!

“破万卷”也好,“读万遍”也罢,如果不能与“行万里路,经万难事”相结合,虽然可以满腹经纶,但关键时候仍然可能胸无一策,充其量只是一个迂腐学究而已。

(《市场星报》)